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94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72.
建国后,南京地区陆续出土了6方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墓志。此6方谢氏墓志所载地名十分丰富,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不断积累的过程,且多与谢氏仕宦、婚姻、里籍相关。谢氏仕宦、爵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其家族江左发展的地域轨迹;谢氏姻亲地望的变迁,则反映了其地位攀升的发展历程。墓志地名所反映的诸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东晋南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出土的6方谢氏墓志,也指示了谢氏家族的3处葬地:建康县石子岗、江宁县(或秣陵县)牛头山、溧阳县葬地的变迁,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念:魂归故土与安处异乡。  相似文献   
73.
晋室南迁,也将北方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南,并与吴越文化融合为新型的江南文化,从而赋予了江南都市以诸种文化品格,如礼乐文化、士人精神、山水品格、声色之风等,而兰亭修禊更是成为江南都市文化的永恒象征.  相似文献   
74.
唐宋艳情词集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 ,它们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方法 ,从女性的容貌、体态、服饰和技艺诸方面描绘了女性的美 ,形成了继“宫体诗”之后的第二个表现女性美的高潮。而且 ,唐宋艳情词给女性美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殷芸小说>是南朝梁殷芸编著的一部小说.本文对周楞伽先生辑注<殷芸小说>中的注释和校勘部分提出补充和修正意见,以期对恢复原书面貌和准确理解原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6.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一石雕,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宏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它依然遵循看传统哲人的“天人合一”、“合物我”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特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又是石雕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本外文化”的使命。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杰中姜千贲什与垆米纳扭会青青  相似文献   
77.
78.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悔过自新的人格修养非常重视。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忏悔思想开始盛行,并对南朝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隋朝相比,南朝的忏法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中,萧子良所作《净住子净行法门》与梁武帝主持编写的《慈悲道场忏法》是南朝最为成熟的忏法著作。南朝文人因为文化与佛学造诣都很高,故而写作的忏文与后代忏文相比更具有文学价值,颇具个性化色彩。其代表人物为沈约、庾信等。  相似文献   
79.
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其飘洒不群、傲岸卓立的自我形象本身就是宋词作家睥睨权贵、向往自由的典范。若从整体来看,他对宋词影响最大的并非其汪洋恣肆之作,而是咏写"妇人与酒"的旖旎小诗。此外,他的咏月、怀归、怀古诗等也多为宋词所取。  相似文献   
80.
从本质上讲,南朝文人乐府诗不同于非乐府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非乐府诗所写的内容多为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当下感知的情境;乐府诗则因其写作的拟代传统而形成对当下情事的疏离,所写内容多出于臆想和虚构。这种虚假化的写作方式对南朝文人乐府诗意象的艺术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拟"使意象具有递相沿袭的特点,"虚"则形成了意象的装饰性和象征性特征。同时,随着诗坛风尚在齐梁时代的变迁,南朝文人乐府诗中也表现出了某些写实的倾向,这些诗中的意象多是具体可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