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罗晓韵是个天蝎座的美女摄影师。自幼受父亲影响,热爱摄影。毕业后和朋友一起在重庆创办了花图摄影公司。她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她喜欢一个人四处旅游,记录她自拍心得的图书《360度零死角的艳美拍法》更是受到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82.
徐晓 《国学学刊》2021,(1):81-93,144
经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域长达百年以上的经营,南朝士人对于北方环境的整体认知,普遍表现出一种既隔阂戒备又怀恋向往的矛盾心态。在同北地交流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南朝士族通过对北地环境的文学想象,建构起一种将沿江地域风格同北方地域想象有机融合的独特文学意象氛围。具体而言,在对北方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两个方面的知识想象中,南朝文人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文学创作路径:其一主要借鉴了汉晋乐府对北方自然环境的程序化风格描写;其二则将汉晋乐府中对长安、洛阳等都市风景与南朝建康等都会的市井风格糅合在一起,建构出一座座记忆中的理想之城。南朝士人对两类北地环境意象的知识建构具有明显不同的表现角度,但在创作心态的反映方面却殊途同归,共同体现出南朝士族文学创作中的沿江文学地域本位色彩。这种基于本土地域心态对北地环境的文学想象与知识建构过程,为后来南北文风的融合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3.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教伦理使得中西诗人的爱情观念不同,从爱情观念的角度看,中西诗歌在爱情态度、抒情方式、婚恋题材和情感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4.
强化言说技术进而遮蔽言说主体,是南朝诗歌"技艺化"的直观表现;"技艺化"的深层意味在于,在士族"话语权"导向下的文化机制中,南朝文人之所以对诗歌创作趋之若骛,主要在其标榜风流、彰显才学、玩赏娱乐等文化技艺功能,而不是传统诗歌感物吟志的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85.
艳体曲笔 ,是以禾农艳之辞写儿女之情 ,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以寄托身世之感。晚唐诗歌的这一特色对于处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词的特殊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87.
岷江上游新出南朝石刻造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岷江上游曾在本世纪30年代发现过四川地区现存有明确南朝纪年中年代最早的佛教造像.本文介绍了近年在岷江上游新出土的另一尊南朝佛教造像,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分析了岷江上游与南朝的陆路交通,以及成都造像式样与西域佛教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
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颠峰,六朝陵墓石刻是名城镇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其石刻艺术对探索南朝齐梁时期的陵寝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水平的陵墓石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89.
高慧斌 《江淮论坛》2006,(5):183-186
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至南朝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从事私人讲学者多分布在京畿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讲学内容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在京畿的私人讲学者多讲儒家三礼;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私人讲学者,教学内容不仅有儒学,还有史学、玄学、佛教、道家学说;其它地区的私人讲学者仅传授儒学。  相似文献   
90.
《江西社会科学》2016,(6):94-99
魏晋南北朝是斗鸡诗之肇始,诗典精工,妙趣横生。建安诗人写出了感情真挚、气势高昂、笔调刚健的斗鸡诗,从主题、语言、典故等方面牵引了后世斗鸡诗创作,既为建安风骨之体现,又有导源开流之功绩。南朝斗鸡诗华美精致,风韵新巧,在诗歌形式美上颇见其功。南朝诗人将斗鸡诗内涵进一步扩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唐人的斗鸡诗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