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10-112
占卜曾经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现象,主要源于神灵崇拜,对于人类而言,主要出于对天灾人祸的恐惧心理和趋吉避凶的急切期盼,因此人类采用多种迷信的手段,推断吉凶祸福.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东京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由于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需要,算命师即卜算者所占比例之高实属惊人,从事卜算职业的人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遍布东京城,到处都有他们的活动踪迹.而且宋代占卜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其中具体原因很多,本文拟将宋代占卜术的繁荣景象以及它的人群普遍性的原因做出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72.
民国时期的文人,精神生活相对而言是丰富的,特别是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者,频繁的师友之间的日常交往及各类社交活动往往能充实他们的生活。但对于一些不善交往者,社会的动荡及个人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则会使得他们不时陷入迷惘和绝望,有时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梁漱溟之父梁济和王国维的先后投水自尽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73.
法藏敦煌吐蕃文书P.T.351是一份比较特殊的占卜文书。尽管佛教意味浓厚,但文书中的"夷施弥施诃"一词为判断该文书的宗教属性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卜辞内容的仔细爬梳,从藏文书写规则的历史演变以及卜辞所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其景教性质及大概的成书年代。反映了景教在敦煌乃至河西地区吐蕃部落的传教活动中,曾利用包括吐蕃禁忌在内的传统习俗和生活场景进行宣教,充分体现景教传教活动的本土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探讨的是人们如何控制或试图控制未来的问题。以中国东北的一位老者为例,本文解释了他用以控制未来的两种基本机制:一方面,他运用源于中国宇宙观原则的算命法,通过理解甚至操纵个人与更大的宇宙过程的关系来掌控未来;另一方面,他也深陷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复杂人际过程之中,需要卷入与他者的关联来确保某种特定的未来。换句话说,第一种方式是宇宙的、指向世界万物的,而第二种则面向人际关系,并且,在中国,这样的人际关系建基于"分离与重聚"过程的结构性安排,将人们聚合到一个共有的命运。这篇基于中国案例的文章也试图以此探讨一些普遍意义上人的本质性。  相似文献   
75.
殷墟辑思录     
殷墟是武丁时代的国都,曾经是亚洲青藏高原以东的政治中心,在其繁荣和强盛的背后显现出殷商的几个特点:嗜好迁都,嗜好占卜,嗜好饮酒,嗜好虐杀。所以,武丁建都安阳后,殷商之统治者依然按照上述惯性发展,最终导致纣王朝以酗酒和暴虐而灭亡。文章从地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殷墟及其出土文物,针对卜述结论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6.
风角术数是古代占候之一种,起源极早。而古代风角术数文献发源于汉代.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爆炸性增长,至唐以后又急剧萎缩.最终则趋于消亡。这一方面是由于思想史理性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此类文献自身的整合。关于风角术数的技术知识被整编到了一些类书中,类书之外的专书则因此很快散亡。  相似文献   
77.
邵念轩 《现代妇女》2013,(11):234-234
宋代的占卜风气浓厚,占卜方式繁多,紫姑神占卜则是当时较有影响的占卜方式,从紫姑神传说的层垒叠加中不难友现,宋代是紫姑神占卜方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紫姑神的扶乩功能在宋代开始逐渐普及,不仅可以用以占卜行人归期,还常用以占卜科举仕途。  相似文献   
78.
《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的有关上古占卜的历史资料的来源,一直是无人问津也无法深入探讨的问题。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上加工的小圆孔,是为便于甲骨的保存携带而特意加工出来的。这一现象为解决这些资料的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记录是古代占卜过程中,对占、验之辞整理记录保存而来的。  相似文献   
79.
《阅读与作文》2011,(9):57-59
信也好,不信也罢,在忙乱的现代社会中,“星座控”似乎越来越多,如果谁对星座一问三不知,总会被认为OUT了。原本属于天文学范畴的星座,为何就与人的性格命运挂钩了?甚至连政治家也视其为行动宝典。星座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呢?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