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在银行柜台或自动取款机上将钱款错误汇入他人账户,账户名义人对此明知而支取领得的,在其刑法属性的评价上存在夺取罪说、占罪说与无罪说的对立.三种学说在账户名义人对错误汇转的钱款是否具备法律上的占有、错误汇转钱款的所有权归属等存在差异.错误汇转的钱款之上即便欠缺作为原因的法律关系,账户名义人仍可不受限制地自由支取钱款,故其对钱款具备法律上的占有.汇款人将钱汇入他人账户后,便丧失了对钱款的所有权与占有,银行只不过处于钱款管理者的地位,账户名义人是钱款的所有权者.账户名义人支取钱款的行为具有权利行使的法律属性,其获取了不应有的财产利益不应作为认定构成犯罪的理由,只是在民法上负有不当得利返还之义务.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伦理存在从主体性虚空到社会的道德虚空,无一不表现着破碎的样子,建立在封建纲常基础上的旧有伦理秩序被废弃、符合新时期社会期望的伦理存在方式还没有成熟。伦理主体存在着,却以没有主体的方式存在,存在以身体的呈现模式承载着自我和社会的破碎状态,以渴望和探索的姿态正在生成,主体理性也在不断的反思和对话中,拯救着迅速蔓延的虚空。  相似文献   
13.
德国日本的让与担保制度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物的经济功能,适应经济需要.德国在构建让与担保制度时,既重视物、权利的"经济所有权"的实质,同时毫不忽略"法律所有权"在制度中的权利制衡价值,使让与担保制度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合乎法理逻辑的充分调整,发挥了良好的制度价值,实现了法的安定性与合目的性.日本则在让与制度构建中出现了从所有权构成到担保权构成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从唯法律性到唯经济性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极端化的特点,在追求合目的性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安定性的要求,对习惯法在形成和持续发展的破坏性不容忽视.两国的制度发展为我国的让与担保制度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侣(A版)》2008,(6):65-65
正当你跟刚分手几天的情人见面,他却不小心说漏了嘴,说自己已经有了新欢,你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A.把对方臭骂—顿B.转头就走不理会C.问新欢到底是谁D.心痛难过很想哭E.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你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修正案(六)》笫7条针对刑法163条的修正,将该条罪名易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反映出了该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新特征:淡化刑法对法益保护中的公权性质;扩大职务行为的非管理化;充实“以个人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有利于准确把握立法旨意。  相似文献   
16.
Possessio乃是罗马法上的占有,Gewerbe乃是日耳曼法上的占有。近现代民法上的占有制度,非但源自罗马法的Possessio,同时还源自日耳曼法上的Cewerbe。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近现代民法占有制度,笔者在此对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占有性质和功能进行比较。一、占有的性质自罗马法始,在民法理论上对占有的性质,即占有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事实一直存有争论。罗马古代的法学家一致认为,占有是事实,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在古罗马法中,对物为事实支配的占有与对物为法律支配的所有权,完全分离,法律对于二者均予以一定保护,即使对于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货币是作为法定支付手段的一般等价物,具有法定唯一性、国家信用性和高度流通性三大特点.货币电子化并未产生新的法定货币形式.<物权法>颁布后应该对货币的"占有即所有"规则进行全面审视.货币不能直接适用绝大多数动产物权制度,在物的分类中也表现出极强的特殊性,应将之作为一般等价物,从传统民法对一般物的分类中抽离出来,适用特殊物格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8.
占有概念自占有制度产生以来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国《物权法(草案)》(2006年10月20日)没有规定占有概念,使整个占有制度缺乏合理的逻辑前提,给占有制度社会机能的实现造成了障碍。文章以罗马法的Possessio和日耳曼法的Gewere为理论基础,借鉴民法法系主要国家民法典占有概念立法例,提出构建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占有型财产犯罪是指主观上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财产犯罪。财物控制是占有型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志。财物控制是指行为人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与支配,包括控制意思与控制事实。财物控制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具体性与抽象性、时间性与地域性等特征。财物占有是指财物所有,财物占有意图决定行为性质和方向,是占有型财产犯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关键。财物持有是指行为人对财物事实上的支配状态。财物控制与财物占有在性质、内容以及主体上均有不同。财物控制与财物持有在性质和内容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刘芳 《南方论刊》2007,46(6):56-57
传统观念一贯用生产资料是否能被个人所有这一金科玉律去辨识公有制与私有制,造成公有制的坚持者对非"公共"的词汇本能的排斥,但个人所有与效率密切的关联性是无法否定的,因此,在人们眼中效率低下也自然成为公有制的特质。本文以反驳这种主观论断为目标,从原始公有制形式入手,结合历史和理论知识,探究"个人占有"在公有制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