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研究生培养过程,新招收的临床专硕必须同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双轨合一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临床专硕“四证合一”培养改革的动力和路径。改革后师生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也存在学习时间过于紧张、科研能力弱化、专业方向(亚专科)模糊等问题。为确保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重兼得,应寓科研于临床,对培养方案、科室轮训与科研时间分配等进行结构性调整,积极推进医教协同,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导方式方法,达致临床专硕培养多重目标的平衡与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22.
23.
24.
我国农产品交易的计划治理与市场治理相结合的"双轨"治理基本上还是一种公共治理结构,私人治理安排很不发达.这是农产品交易双方准租消散、农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发展双边治理机制,培育企业化的三边治理,构建与我国农产品交易特性相匹配、与WTO交易治理结构接轨的混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5.
双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决定了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双轨调控制度,才能适应对双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有效调控的需要.双轨调控是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宏观直接调控与宏观间接调控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目的是针对不同的体制成分,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为最终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收入分配调控制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6.
BD市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生长发育表明,现代组织体系建设中,国家、社会和行业的互动格局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培育。在强政府依赖的模式下,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支持,其次是行业建设和自身的能力建设。基于本土国情,在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模式推广前提下,对于现代组织体系建设,应采取梯度—分层的双轨三元配套输送采购刺激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27.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其无界性、迅即性、低成本性带来了对传统代议制民主理论的 超越.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平等性、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罗尔斯、哈贝马斯等理论家实现社会正义和协商民主的理想条件.网络民主在公众意愿汇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权力监督、公民权利维护等实践方面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使“由民做主”与“为民做主”相结合的双轨民主得以更充分实现,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网络民主带来的政治参与扩大是政治良性发展的推动力量,只要能够真正把民意吸收进政治决策过程,多党竞争就不是中国政治的必要选项.所谓技术控制、群体极化、数字鸿沟等问题并非网络本身固有的局限,并可经由网络民主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分析了现行中职生学业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业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功能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改革探讨与尝试,提出了中职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9.
双轨金融改革也就是在改革中将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相融合,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金融中介结构在此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双轨金融改革与金融中介作用,进而分析了双轨金融改革中金融中介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0.
双轨模式:共和行政的制度建构 ——公民治理模式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入共和精神的公民治理理论,建构了公民参与社区共同体治理的制度结构,但其不足也使得它只是共和行政的制度雏形.共和行政在此基础上建构双轨模式:一是公共领域作为非正式的共和行政的意见网络,构成共和行政有创造力的民主基础;二是共治结构作为正式的共和行政的意志权威,构成共和行政有约束力的制度保障.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共和行政的制度实现,从而既克服公民治理理论的内部困境,又解决民主与效率相矛盾的历史难题.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公共行政正是建立在双轨模式之上的,共和行政是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