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双轨格局的现实存在,必然使企业具有双重的依赖性,无法真正成为市场过程的行为主体;双轨格局较旧式单轨格局弱化了来自宏观高层的行政控制,但同时也明显地强化了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双轨格局下,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律开始发挥调节作用,但却存有市场发育不良、结构失衡和关联无序的内在缺陷;双轨格局中的某种“非轨地带”,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并给整顿经济秩序和治理经济环境带来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已经历了20年的洗礼,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之路。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就是由点到面、由下而上、由外促内、由双轨到并轨,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稳步推进的改革方式。实践证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我们不仅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53.
《社科纵横》2017,(7):38-46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在多种力量的对抗与重构下呈现出纷繁复杂,冲突频发的局面。尤其是新一轮的南海争端中,声索国加大对南海的管控力度,域外大国强势插手南海事务,本不是当事方的东盟也成了南海争端的角力场,这给中国带来了新一轮的多重考验。然而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多管齐下,在继承传统外交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既维护了国家权益,又及时化解了同相关国家的冲突,再次树立了中国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54.
首先在文检课教学中引入"双轨制"概念,双轨即网上、网下两条导学途径,在文检课中利用这两条途径可将教学更好地向前推进。文中分别分析了"网上"与"网下"两种导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使真正想学习的学生能从适合自己需求的层面获取所需知识。  相似文献   
55.
价格双轨制产生了“官倒”、价格上涨等弊病,如何根治?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在宏观上,限制计划外商品价格水平、征收价格调节税;在行动上,要执行国家的定价、综合平均价,调整企业经济利益指标,放开价格的商品必须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56.
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村帮扶是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和政府采取精英下沉方式主动介入乡村以改善村庄治理现状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嵌入乡村治理,驻村干部作为行政嵌入型治理力量构成国家重塑乡村治理秩序的重要手段,与乡村自治型的村两委形成分别代表国家正式权力和基层自治力量的“双轨并行”治理格局。作为对当前中国极具特色的驻村帮扶实践的经验总结,“双轨并行”治理格局使运行于外力轨道的驻村干部和内力轨道的村两委在村治场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共同形塑乡村协同治理的组织培育、争资跑项、文化建设、调解纠纷等实践样态,其生成机理与组织结构嵌套、产业资源竞合、文化价值建构、角色主体互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目前台海局势难以平稳的关键性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蔓延和中国的崛起,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双轨政策”,将台湾作为永久性遏制和牵制中国的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筹码,阻挠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58.
价格"双轨制"的精髓不是双轨价格,而是双轨定价,或者进一步说是"双轨过渡".中国富含"双轨"意味的改革遗产:即巩固的政府"威权"治理体制和渐强的市场经济以及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等构成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一些特质,并必将对中国的改革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在改革政策的设计理论上,效率性与稳定性、关联性与创造性、多元化与融合化相统一的价格"双轨制"也有着特殊的启示意义.自价格"双轨制"开始,中国改革的政策设计理论中逐渐形成了"双轨过渡"范式.珍视价格"双轨制"的制度遗产与理论启示,对我们未来的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9.
市场化: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0.
黄杰 《浙江社会科学》2012,(9):42-50,156
费孝通的"双轨政治"论不仅是解释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一把钥匙,而且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解释力的概念。在当下重温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阐发和拓展性解读,以"耦合治理结构"为基础去探讨大国治理的相关问题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以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为案例所进行的分析,初步证明了大国的耦合治理结构同它的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强耦合性的治理结构是大国实现良好治理绩效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反之,弱耦合性的治理结构则不利于良好治理绩效的实现,甚至会导致治理危机的不断累积和政治体系的最终崩溃。文章最后概括了大国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中国的大国治理和崛起也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