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99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459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975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51.
52.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人职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退伍回乡是我国绝大部分军人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路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通过对鄂西南D镇18位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从军营到乡村的回乡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在回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双重排斥感、在接下来重新融入乡村时所面临的三重张力感和在乡土社会中所产生的双重剥夺感。而有效克服青年退伍士兵的回乡困境以及实现其乡村再融入,则需要从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权益保障和社会支持等"四个维度"来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53.
范丹等 《统计研究》2021,38(9):60-74
为探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健康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及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双重差分法(Logit-DID),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考察“大气十条”政策的健康改善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探讨环境健康不平等的内在原因 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带来显著的健康效应,该政策不仅能有效控制与空气污染高度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占比,还能够间接降低受空气污染影响较小的疾病病情。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控制PM2.5浓度改善公众健康,同时该政策对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其 他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起到了协同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环境福利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大气十条”政 策显著降低了疾病高发人群的发病率,且对女性、城镇居民和低、高年龄段等疾病高发人群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政府构建环境健康公平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54.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军阀和朴素的爱国者的双重身份、极力发展个人势力和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于一身的复杂历史人物.考察冯玉祥走向察哈尔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他在察哈尔举旗抗日反蒋,还是最终被迫收束军事都是这一矛盾的产物.研究冯玉祥,应跳出非黑即白的巢臼.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跨境并购税收利益冲突关系中的冲突主体、冲突客体,以及因不同层面的主体和与之对应的所得客体,而产生的不同层面的税收利益冲突,重点解构税收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国际税收实务中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双重劳动关系是当前社会中一种非典型的劳动关系形态,它的产生既有历史也有现实的原因.当前我国对于双重劳动关系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学界对相关法律规定也存在不同解说,造成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分歧,裁判尺度难以统一,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实现.应当秉持倾斜保护弱者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司法理念,肯定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运用相应的裁判方法,以真正实现劳动法所追求的平衡利益、稳定社会、实质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58.
胡宗义  李毅 《统计研究》2020,37(4):59-74
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正式实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这一外生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7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信息披露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克服环境信息披露的测量困难与内生性问题,首次考察环境信息披露的污染减排效果,并借助数理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水平,且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长期性;同时,减排作用会随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规制力度的增强而呈现递增规律;此外,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传导机制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减排技术进步。为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提供了平行趋势、工具变量、安慰剂等多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本文的研究在经验上丰富了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污染治理之间关系的相关讨论,为提升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9.
论基于利益分析的“环境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计量、可对比角度而言,“环境优先”常被人们模糊地界定为环境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均应“分别兼具”人身与财产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即人身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环境利益,人身性经济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人身性环境利益与人身性经济利益同等重要,财产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之间也无所谓谁优先或者谁不优先。基于此,利益视角下的“环境优先”实质上是应指人身性环境利益优先于财产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0.
"新感觉调和者"施蛰存用乡土情结书写迥异于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城与乡"。"回乡"中有想象性的"返乡"与现实版的"下乡","进城"则统一流露出辛酸与悲哀。如此,若简单概括施蛰存对城与乡的感情是二元对立的未免显得偏颇,作为"都市异乡人"的施蛰存自己也挣扎于对待城与乡感情的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