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32篇
社会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根据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相关性,可以把形容词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情状类型。从认知视角来看,形容词情状类型的句法表现是人们的心理期待在语言上的投射。形容词所述事物性状的恒常性与临时性、程度量的增加与减损是形容词情状类型的语义基础。动态形容词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从话语焦点凸显和语用等级序列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赵环 《社会工作》2009,(11):43-44
“他(她)为什么这么想,怎么一点都不社工?”——我听到在一些社工口中,“社工”一词是多词性的。有时它是名词,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或者指“社会工作专业”;有时也经常被用做形容词,作为定语,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反义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在句中都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反义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等成份,而英语反义形容词则不可;汉语反义形容词有叠合形式,但英语反义形容词用"级"表示;另外,英汉语反义形容词作同样成分时也有一定的使用差异.因此,研究其语法功能对比,对英汉语对比研究和第二外语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中插入形容词的结构即数+形+量结构比较常见,例如,一大张纸,一大群人,一长根铁丝。陆俭明先 生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问题给大家讨论。例如,为什么数量词中间可以插入形容词,插入 形容词对整个结构有什么影响。从量词的特点和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来看,数+形+量结构中的量词具有空间性、物质性、描写 性的特点,使得形容词能够进入该结构,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不同,使整个结构有不同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物体—性状框架是人类认知框架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很N合格的必要条件是:第一,N必须具有可被激活的非单一的性状特征;第二,在已有的认知概念系统中,还未形成能够涵盖N的全部性状特征的概念。名词和形容词互转的语义基础是物体—性状之间相互关联。人类遵循物体→性状的认知顺序,该认知顺序投射到人类语言中,即为名词——形容词的发生顺序。  相似文献   
16.
英语里的词义关系是传统语义学家最为关注的语言现象之一,反义关系作为词义关系的一种,常被理解成一种静态的,固定的对立、相反或互补关系。本文章以D.A.Cruse提出来的动态语义识解论为理论依据,将英语里的反义现象识解成一种动态的语义建构,认为词义的相反、相对或是互补关系是一种依赖于语境的语义关系,从而希望借此文引发认知语义学研究者对于英语反义现象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从不喜欢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话不在多,管用就行。他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语中的,绝少用形容词。简洁明确的语言,传达着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形容词的叠用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其有着重要的语法功能,但也容易因为词序和形容词的连接产生许多的语法问题.本文就将对形容词的特征、语法意义、常见误区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韩国语中省略现象多是韩国语的特征之一,它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正确的韩国语省略表达方式,不仅加强多种修辞效果,而且加深了剩余成分的印象,或使行文简洁、表达含蓄。本文从敬语动词、心理形容词、呼应形表达、惯用型表达等方面对省略表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然后分析了省略表达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对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进行分类时,大部分学者都借鉴了朱德熙先生的外部形式的分类方法,将状态形容词分成AA式、AB式、ABB式、AABB式等几个不同的类别。本文认为应将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结合起来对状态形容词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研究状态形容词。本文通过对所选的231个状态形容词进行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的分类,弥补了目前较为通行的单纯进行外部形式分类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