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32篇
社会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先秦<楚辞>中判别出721个形容词,从构成方式、组合功能和句中位置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进而总结出先秦<楚辞>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榆社方言重叠式形容词包括语素重叠14种和语段重叠3种。语素重叠又包含实语素重叠和词缀重叠。这些重叠形式既有整体重叠又有部分重叠,大多数重叠形式都属于一次生成的综合重叠,少数词缀重叠是多次生成的。综合重叠的"AABB"、"ABAB"的区别是,前者属于分散重叠,后者属于整体重叠。词缀重叠大多是叠音后缀的重叠,少数是与实语素黏着在一起的整体重叠或分散重叠。语段重叠都是包含了句法成分的重叠。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讨论“味觉感知”类句子中的动宾双系形容词状语及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本文共有三个表述块:“味觉感知”类句子的外部特征;该类句子内部各构件之间的语义联系及A状在特定语境中的焦点类;该类句子中的A状→A定 以及相关句式中的A定→A状 易位情况  相似文献   
64.
语义的形成过程是概念化的过程.概念化的主体通过概念化从大量相同或类似的使用事件中抽象出相同的意象图式(概念框架),将其投射到语言,形成一种语言中形义对应的构式.构式中成分之间语义联结的灵活性从认知上解释了同一概念框架内不同语义结构的l存在.概念化、再概念化、再再概念化……的动态性认知加工使得一个构式构成一个凸显性不同的语义网络.凸显性不同的语义网络使构式的形义之间表现出"非"对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65.
《庄子》一价形容词简单谓语句的基本句型共有四种:(1)s+PAnl(共310句)(2)S+Adv+PAnl(共227句)(3)S+PAnl+C(26句)(4)s+PAnl+O(2句)。句型(1)有6种不同的结构模式,句型(2)作状语的主要是副词、带词尾的状态形容词、介宾短语等,句型(3)中作补语的主要是介宾短语,句型(4)宾语是形容词的配价补足语。  相似文献   
66.
俄语中许多关系形容词兼有性质意义。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方面分析关系形容词发展出性质意义的语义特征。并指出 ,关系形容词发展出性质意义是受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相关事物产生的相似联想以及独特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68.
在逐一回顾了各家鉴别汉语形容词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的基础上,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所使用的标准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从单一标准过渡到多项标准;鉴别汉语形容词不能只用其中的一条标准,否则会把大量的名词和动词都混杂进来。鉴别汉语形容词,可以综合考虑四方面的标准。此外,无论是近代汉语时期,还是现代汉语时期,程度副词都能作为区分动形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69.
由于隐喻的作用,容器方位词的意义范畴从空间逐渐向时间和性质状态发展演化,所以形容词逐渐可以与容器方位词组合。容器方位词的"里"、"中"可以与形容词组合,但是两种结构的偏重点不同。容器方位词"内"、"外"不能与形容词组合,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去展开。  相似文献   
70.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