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4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843篇
劳动科学   141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1591篇
理论方法论   336篇
综合类   3686篇
社会学   835篇
统计学   8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文学他化论——关于文学的三悖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他化,是文学非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文学是己非己的复杂原因.这样一个命题包含着文学非文学、文学反文学和文学化文学的悖论推理.这三个悖论揭示出一串危机重重的话题:文学蘖生,文学蜕变,文学消亡.当然,其中也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文学观念,诸如文学潜移,文学辟合,文学默化.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处于三悖论征候群中的文学他化问题.它们是文学思想的悖论式推理,文学自身的悖论性生发.文学跨界的悖论化去留.  相似文献   
102.
笔者对某市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处分处理职工败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败诉的原因除了对职工的违纪事实认定不够清楚,证据不确凿以及适用法律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外,还存在因送达程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能提供有效的送达回证,得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而败诉。因此,笔者试举几例进行分析,为用人单位在适用送达程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通常会用“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或者“我的理论是……”等形式表述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本身,而用“我发现……”、“我根据……”或者“我依据的证据事实是……”等形式报告其研究成果是怎么做出来的。按常理,面对事实并不一定都能正确挖掘或抽象出其中的理论,而理论却一定来自于特定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4.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代的开始,旧的体制逐渐松散,新的体制正悄悄萌生。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相互生发,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浮躁。贾平凹的小说《浮躁》是一部把写实性的具体描写与象征性的总体构思成功地统一起来的长篇巨著。它通过州河上小小的静虚村、两岔镇,写出了中国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情绪,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不同程度沾染上了浮躁气的人们,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蕴涵。金狗这个艺术形象,反映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文化变迁轨迹与心态特征,可谓民族心态和时代情绪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06.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7.
作为视听语言之一的长镜头的充分运用,对电视剧的审美品格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参与构图,体现环境的真实感,体现人物情绪的真实感,对于电视剧"中近景艺术论"也是一种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108.
尤索林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刻意描写的人物,他是“黑色幽默”文学艺术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嘲笑死亡,但又对死亡充满恐惧。他怀疑和否定当局所宣传的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但他又有自己的追求。他敢于反抗当权的大人物,与他们的自私、贪婪、专横、残暴和毫无信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自己在“反英雄”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真正值得称颂的英雄。作者通过尤索林死里逃生的斗争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与荒谬,反映了当时人民反战的心声,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09.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10.
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 ,司法改革的全面展开 ,对传统的法学理论、立法规定 ,及司法实践予以猛烈冲击。以事实为根据的司法原则也面临挑战。本文对以事实为根据原则的传统含义及利弊进行评析 ,并对该原则进行重新释义及定位 ,努力探求司法公正的崇高价值—案件的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最大程度地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