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语诗人,也是一位世界性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美学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本文通过对布罗茨基诗学三个核心观点的分析,即"语言即存在"、"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美学是伦理学之母",来揭示其美学思想的宗教情怀和审美乌托邦气质.  相似文献   
92.
芜崧 《秘书之友》2010,(5):34-35
语言表达除了修辞上追求强调(反复手法)和四字结构的对称美(“黎民百姓”、“凯旋归来”)外,一般不重复语义,这是语言的经济机制决定的。否则,用多余的词说多余的话就会浪费语言资源,犯语义重复的毛病。语言重复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3.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既有新兴的,也有沿用的,且主要用于是非问句。新兴的"摩"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上不仅相当于"吗",还相当于"吧"。新兴的"聻/你/尼"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在新兴的语气词的使用速度方面,《祖堂集》要快于敦煌变文。上古汉语就已使用的语气词"耶"、"也"、"乎"在《祖堂集》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哉"、"欤"、"焉"已呈现消亡的趋势。中古汉语产生的语气词"那"未得到普遍使用,用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4.
考察小说《家》与戏剧剧本《家》疑问句运用情况,为人们微观、动态地审视现代汉语疑问句提供了某种可能,并可同时在考察、对比中探讨口语语体中的疑问句。  相似文献   
95.
大凡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创作之初都会有所不足,需经反复修改才能不断完善,以臻完美。许渊冲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古诗英译学者,凭他那译笔优美的诸多古诗英译本驰名中外。从他所提出的古诗英译中应具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着眼,通过对他先后出版的不同译本中的若干源于同一原诗的译诗进行分析比较,探索许渊冲教授对译诗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并以此论证他对“三美”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96.
古今汉语差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疑问、否定和强调的词序变化。在生成语法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先秦汉语中特指疑问句、否定句与焦点的关系,本文发现在特指疑问句中,当焦点为对比焦点时,位于动词或者判断动词后的对比焦点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当它在句法结构中移至动词之前,发生显性移位;当焦点为信息焦点时,虽然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但在句法结构中并没有发生显性移位,仍停留在原位。在否定句中,焦点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在句法结构中移位至动词之前。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分未然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睢宁话中通行的12种反复问句式,并指出了睢宁话反复问句所属的类型。  相似文献   
98.
我是一个已结婚4年的年轻女性。1年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医院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服用抗生素后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反复。请问,如何根治?福建刘智慧一般女性反复泌尿系感染是在性生活后2天内出现,这是因为性生活时女性尿道短又位于阴道的前方,容易将细菌挤入膀胱,细菌在膀胱中繁殖2天后,引发急性膀胱炎。所以,性生活前注意清洗局部,性生  相似文献   
99.
顾尚品  张会斌 《理论界》2012,(5):161-162
本文以"天问"质疑"天条",一举颠覆了"不能创造规律,消灭规律"的传统说法,在学术原点取得了突破。其实,大自然规律并非不可改变,人类既是自然规律之子,也是社会规律之母;"物质运动"和"反复出现"乃是规律的本质特征。而新闻传播规律则是"真实报道主导,真实与失实报道无规则波动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0.
我很喜欢本地电视台的"百姓连线"节目,比如谁买了假货,记者会和受害者一起找到商家,帮其获得理赔。又比如哪个社区停水断电,记者也会迅速赶往现场报道,敦促供电供水部门进行紧急抢修。在我心里,这家电视台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爱心电视台。最近,我因胃病反复发作须做胃镜。一天,正好看到我信任的这家电视台播出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