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55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19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2359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美国黑人文学是世界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本文从美国社会历史背景着手,探索黑人文学的沿革,分析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政治与宗教两大主题,研究其独特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52.
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的发展对国际政治形势走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衬,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将是恐怖与反恐怖的半争,反恐牵动的大国关系调整将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与稳定,合作大于冲突。美国借反恐巩固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但多极化仍将在曲折中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突出,南北问题将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世界只有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公正合理原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53.
本文主要论述澳大利亚的反田园诗。它通过对一些原始而丑陋的自然物象的描写,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进而反映了时空无限、存在与虚无以及美丑共存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54.
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和司法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极大进步。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在内的几个国家在妇女权益保护立法和实践方面都十分先进。美国历经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加强对妇女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些方面英国和日本也不逊色。这些对我国都是严峻挑战:我国尽管在《宪法》中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很多仍是宣示性口号,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所以,在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时,除了参考一些国际公约的规定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其他国家的法律改革,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程序、强化反歧视和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55.
2005年余华推出了所谓"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兄弟》。《兄弟》折射出余华超越以往的决心和宏大叙事的野心,但是作品产生的阅读效果却与余华的初衷大相径庭。本文从余华试图超越但创作乏力两方面分析两者产生悖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蔡廷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其抗日斗争生涯可以分为赣南筹谋抗日、淞沪武力抗日、福建联共抗日、海外宣传抗日和两广发动民众抗日五个时期。蔡廷锴抗日斗争活动集中体现了对抗日、团结、民主三者的共同追求,蔡廷锴在实践中完成了由近代地方军事势力集团将领到爱国民主人士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57.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后矇胧诗"群,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由于"后朦胧诗"群的驳杂与庞大,学术界对这一诗群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有限的、在当时由于发表鲜明"反叛"宣言的那几个派别上面,从而忽略了这个庞大群体的多元性,结果造成了历史性的误读。这一误读主要表现在把整个"后朦胧诗"群看作是一个反文化、反传统的诗歌群体和对它们语言革新的不认可。  相似文献   
58.
思益 《中华魂》2008,(11):64-64
怎甘做沦陷区的顺民?十七岁投入反俊略的生死搏斗。延安的太阳明亮了双眼,斗争的熔炉把钢铁炼就。当风尘仆仆跨进新中国门坎,旧军装已成了拒腐蚀的甲宵。没在新中国的花园里悠游,雄赳赵总挑战浪尖风口。穿校在朝鲜胃烟的战壕,体察着英雄们的行为、感受,一曲“谁是最可爱的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反现代化思潮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 ,在指出了该思潮局限性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其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