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331篇 |
社会学 | 4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正是鲁迅当时的精神痛苦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22.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命运主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红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8):48-51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 ,首先是人类整体精神的代表 ,她们对自我爱的追求 ,正是对压制人性的封建传统的突破。其次是女性精神的代表 ,她们在把握自身命运的同时 ,对抗着西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最后 ,她们悲剧的结局也正在普遍意义上揭示出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此种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出她们“爱———反抗———悲剧”的命运主线 相似文献
523.
曾贤兆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41-43
反抗作为悲剧的重要特质之一,在<魔合罗>剧中有生动的体现.本文在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剧作主人公面对苦难时的反抗精神和反抗意识为基点,试图从广义的、美学的层面上对<魔合罗>一剧中表现出的悲剧因素及悲剧精神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4.
525.
浅论霍桑《红字》中的美与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拉萨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通过主人公的善与美 ,批判了清教徒的丑与恶 ,鞭挞了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相似文献
526.
台湾原住民文学作为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引起较多海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纵观海内外的不同视角,针对殖民与反殖民、反抗与呐喊、主体性建构这三个历史主题,在比较视野中考察探析台湾原住民文学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以填补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527.
528.
西方的殖民扩张是世界近现代史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自欧洲人来到亚洲之后 ,欧亚之间便在对抗之中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了。在经历了军事征服、殖民反抗、被殖民地国家独立等历史事件之后 ,到了 2 0世纪后期 ,当世界被更为广泛地联系在一起时 ,人们开始关注并讨论起“地球村”、全球化的问题了。其实 ,早在 2 0世纪初期 ,也就是 1933年 ,当印度和英国、欧洲和亚洲正处于对立状态时 ,泰戈尔就在《诗人的宗教》中谈论起今天所谓的全球化问题了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 ,人们最先的社会目的是组织团体 ,发展成民族。在那个开始时期 ,人们在地理的… 相似文献
529.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530.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35-40
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兼有哲学和神学两个维度,舍弃其一,就说不通。此外,他以反讽的、否定性辩难的方式进行写作,其目的不是让一方胜过另一方,而是让其两败俱伤,让理性陷于绝境,从而引向信仰。克尔凯郭尔志趣在于揭示理性主义生存方式的困境,以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为归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