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对我们从诗学和思想内涵的角度理解《野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秋夜》是鲁迅审美创造活动的呈现,它是作者心物交融的产物。“心”“物”之间呈现出动态互动关系,它表现出一个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这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内在节奏。这一节奏由三个节拍构成,每个节拍构成如下:物→心→物→心→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是鲁迅对未来想象的消极乃至绝望;整个诗篇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相似文献   
82.
阈限是人生历程中两个阶段间的临界点,是从一个人生阶段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一种过渡状态。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走进纽约社会是他人生的前阈限,在纽约的一天两夜的经历和遭遇是其阈限期,而他一天两夜中坚持的向内的自我反抗,则是其人生的后阈限。当他置身于纽约社会复杂的关系中的时候,他的向内反抗,他的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属于他自身的“‘自生的交融’的时刻”,以此保护和激活他的人生通过仪式,使之能够顺利走出青春成长的后阈限。  相似文献   
83.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进行了解释。《人都是要死的》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这三个词的存在主义含义。运用“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语,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雷蒙·福斯卡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4.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相似文献   
85.
靖安典 《南都学坛》2010,30(1):57-6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是一被削平了的形象:满嘴脏话,行为"反常"。他既对生活充满厌倦也满怀希望,因之而进行了三日之旅,最后无望而归。他的出走、流亡与回归,他的希望与失望,预示了我们大多数现代人的存在状态:存在即为荒谬。  相似文献   
86.
马小朝 《东方论坛》2010,(5):68-72,90
卡夫卡小说中的悖谬问题之一,就是勇敢追问真理的反抗与无可奈何的妥协。正是这种悖谬赋予了作品更复杂、更含蓄的暗示性,从而创造了振聋发聩的警世意义和通往真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
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通民众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西方国家的工人、群众甚至包括大量青年发起了多次社会运动,旨在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为自己的权益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分析青年在"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反对养老金改革"运动等社会运动中的角色,认为西方青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媒体为传统左翼政党和组织进一步开展社会运动提供新的思路;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目标明确等。此外,青年参与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建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绝望主妇》这部风靡全球的电视剧中,由汤姆·斯加沃、勒奈特及其孩子们组成的小家庭中,作为家中男主人的汤姆,顾家爱子,幽默风趣,却性格懦弱,对充当强人主妇的妻子勒奈特甚至唯命是从,而其男性气概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退让中受到威胁.文章从汤姆在其家庭中的从属角色出发,借用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来分析男性气概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出现危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野草》是鲁迅全部生命哲学的诗话抒写,是反映鲁迅意志和"野草精神"的独特诗学文本。鲁迅的人格与意志、黑暗与虚无、绝望与孤独的情绪都得到了象征性的隐喻书写。《野草》所反映的鲁迅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感和绝望意识,不仅仅是作者生命个体独自一人的,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广阔而深沉的精神现象———坚持追寻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意志,坚定地反抗现实层或思想层的绝望。孤寂与绝望的美学蕴藉,是生命个体独立桀骜的不屈品格,是号召千千万战士砥砺坚强的人格意志为精神之自由独立而奋勇抗争。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选取美剧《绝望的主妇》的台词为语料,以会话分析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语料分析的方式,从话题选择j话语量以及会话中使用的沉默、打断和最简反馈等交际策略三个方面研究《绝望的主妇》中家庭会话场合下的性别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男性的话题选择更关乎家庭的稳定,女性的话题选择相对琐碎;(2)女性的话语量多于男性的话语量;(3)男性善于使用打断和最简反馈策略来控制会话。女性擅长使用沉默策略来支持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