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统筹和规范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破除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二元分割、恪守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三个方面。但它也存在诸多局限,如立法位阶不高、授权条款偏多、央地财政责任不清晰、对违法的惩罚力度不够以及忽视农民工的特殊性等。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升法律位阶、出台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央地财政责任、加大对违法的惩罚力度以及重视农民工的特殊性等,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相似文献   
432.
贫困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贫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邓小平反贫困理论,消除中国普遍贫困历史性突破的20年。反贫困理论的成功实践反映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贫困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433.
434.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从教育扶贫与扶智的角度,回顾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对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演进脉络的时代性总结,也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防止民族地区“返贫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思考。自1984年我国正式提出“教育扶贫”的政策议题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体现了政策的存续和变迁,并历经四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体系。21世纪20年代后,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的未来接续要在立足于“防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强调公平与正义,设计“差别原则”的经费投入政策;推进民主与法治,建构“良序善治”的体制政策。最终通过政策体系的协调与互动,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后普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5.
农村贫困家庭中个人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家庭陷入贫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因病致贫"是重要的致贫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分析农村地区因病致贫人口现状及反贫困过程中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最后得出农村居民实现脱贫就要在制定针对贫困人群的相关政策、控制药品价格、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环境方面予以重视,这是解决因病致贫的有效方式,也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6.
四川省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研究何承金,蒋青关键词四川,城市居民贫困,贫困原因,反贫困对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1996年比1978年提高了1.3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收入的差距日渐扩大,部分居民生活困难状况加剧,城镇贫困...  相似文献   
437.
李成林 《探求》2023,(1):44-52+6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贫困、实现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作为孜孜以求的理想。彼时,整个中国社会的情况是农村广大,农业人口众多,且受到多重压迫,极端贫困。因此,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反贫困治理也重点在农村展开。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思想,弘扬和吸收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立足国情,从乡村实际出发,以解决土地问题为切入点,维护农民利益,唤起农民觉醒,动员农民广泛参与革命,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贫困治理的重要思想,逐步改变了农民的贫困状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