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实现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科学把握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贫困思想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对当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需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上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反贫困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模式、制度设计、制度实施等环节中。民族地区积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在预防和缓解农村老年贫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制约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快实现人群全覆盖,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加大中央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53.
利用2007—2018年我国财政支出相关数据,从保障性财政支出与生产性财政支出两个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的影响及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的总水平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存在正相关显著影响,且保障性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7555,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5972;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农业贷款额度三个方面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产生影响;保障性财政支出与生产性财政支出分别对重度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保障性财政支出和生产性财政支出分别增加1亿元时,重度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会相应增加583100元和116600元。因此,在增加保障性财政支出投入的同时,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投入既有利于增强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又有利于缩小农业保险反贫困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转型时期德国积极从本国国情出发及时调整城市反贫困政策,使其实现了从补救模式的社会救济体制向预防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自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借助工业化推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反贫困制度,不仅缓解了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化解了由贫困问题引起的群体性社会风险,实现了社会平稳转型,也为德国快速崛起提供有利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55.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注重扶贫效果、评估扶贫效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与创新路径。研究选取环渝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区(渝东北、鄂西北、渝东南、湘西北、川东南、黔西北)近600户贫困家庭进行问卷调研,突破既往关注宏观政策规制与扶贫主体行为的研究偏好,构建涵括公众期望、政策适应性、扶贫精准性、价值感知、扶贫绩效等五大方面的扶贫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结构方程的指标信度、结构效度、模型优化拟合,并通过路径系数与中介效应来测算区域间精准扶贫效益及分值排名。研究认为目前针对性满足受众需求的扶贫供给成为阻滞扶贫效益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亟需改进扶贫政策适应性与精准性管理在扶贫对象价值感知层面的中间效应来提升扶贫效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更衣壮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黑衣壮的生态环境。黑衣壮的生态环境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生态区域,每个生态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均复杂多样,必须走生态反贫困之路。  相似文献   
57.
文章考察以亚当·斯密、约翰·穆勒、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三代英国经济学家对工商业社会时代到来后财富迅速增长与触目惊心的贫困并存的相关观点。斯密相信凭借“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会自动将财富扩散到社会最底层。穆勒认识到资本主义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并未自动出现斯密所预言的“自然而然改善”的情形,开始思考制度优化与政府干预对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的重要作用。生活于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不断重构时代的马歇尔,思考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制度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应该如何解释和应对依然存在的社会性贫困问题,集中讨论了财富生产的根本问题即人的发展问题。通过对三位经济学家思想的考察,可以看出一条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从物质关怀到能力关怀的思想发展路径。虽然基本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但近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对生产与分配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考察,特别是关于消除社会意义上的贫困、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思想理论成果,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进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我国的反贫困行动体系存在社会救助体系不协调、反贫困政策过程中缺少贫困者参与等不足.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反贫困问题的专家,在反贫困过程中可以充当贫困者需求评估者、资源联结者、专业增能者以及贫困者利益代言人等多个角色,其介入反贫困行动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反贫困政策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反贫困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59.
地方族群文化是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与实践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反贫困对策是否建构在尊重这些文化的基础之上,能否与这些文化建立起水乳相融的联系,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反贫困内在动力和机制的形成和建构.地方族群文化的自我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可以有效动员族群成员自主参与反贫困行动并建构集体式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地方族群文化的自我发展就是增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60.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0,31(5):78-81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犯罪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农村的反贫困提出了紧迫性要求,而我国以扶贫开发为主的反贫困政策导致反贫困的不完备性,扶贫政策只能解决一部分个体的一部分贫困问题。由于政府责任缺失,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运行状况不理想。我国农村的反贫困体系应该包括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和产业救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