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82.
探究中国的反贫困与返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解决了两亿多人的温饱问题。但近几年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呈递减趋势,出现大量的返贫困人口。2003年我国贫困人口新增80万,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返贫困人口的产生主要有环境、文化、制度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应加大反贫困力度,减少返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83.
中国农村40年的反贫困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贫困道路。明确的反贫困路线、坚实的物质和政治保障、多维的扶贫开发项目和循序渐渐的反贫困策略是中国反贫困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以精准扶贫策略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从世界反贫困的动态性和精准扶贫策略的科学性角度看,精准扶贫策略未来具有长期性,无论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成果的巩固,还是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或者世界其他国家反贫困路径的选择,都需要借鉴精准扶贫策略。以精准扶贫策略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是这个伟大时代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权改进政策,其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未来长期性,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应于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84.
精准扶贫是提升扶贫工作绩效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关系的转变,农村贫困的内涵、生成逻辑变化明显,呈现贫困结构化、治理复杂化、生成消费性等特征,农村贫困正处于转型状态,这给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分类考核、监督管理、贫困治理等带来一定的挑战。新时期精准扶贫要切合农村实际,优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完善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构建起应对农村贫困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5.
云南岩溶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分析云南岩溶地区脱贫的生态限制因素,提出建立生态型反贫困战略,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当地的发展和规划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6.
[摘要]本文系统实证了数种较为规范的贫困指数的理论基础及其性质,包括FGT指数族与Sen指数和SST指数。并通过中国三个城市的实际数据演示了具体的计算分解和图解方法,论证这些方法非常有助于贫困的比较和原因分析,对于救助工作的瞄准机制将会有极大帮助。最后通过民政部门现有的数据资料情况,指出这些方法在社会保障部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到2000年底,已基本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赞扬.但在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新世纪尽快完成边疆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任务,是西部大开发得以尽快启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尽快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20世纪末叶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行动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世纪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行动计划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88.
《理论界》2009,(6):F0002-F0002
王大超,男,196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现任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沈阳师范大学责任教授。2007年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多年来,王大超同志围绕着博士论文的选题。对我国转型期贫困与反贫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9.
90.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反贫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云南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为例,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必须在国家帮助和当地努力下,针对面临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强化具体对策措施,不断增强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