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549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919篇
理论方法论   413篇
综合类   4689篇
社会学   312篇
统计学   9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65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有他自己的特殊理解,他研究了观念的历史,以及根据所形成的心理习惯构成的观念,当然,这也是观念对象构成的历史过程。发生是一个陌生的过程:在即将来临的历史中包含着一种中断。德里达描述了从某种确定的目的论返回到胡塞尔所新近确立的起源问题的运动结构。德里达研究稳定的结构与发生现象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德里达提出了关于解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2.
撷取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和逻辑遗产的精华,引出对今人思维表达有益的借鉴,是中国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中华先哲思维艺术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作家的“俄苏体验”作为现代革命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丰富了左翼文艺界的革命想象、异域感受;反衬了民众的生存境遇;影响了左翼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促使1928年中国文坛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这就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过程中,无论是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还是历史的逻辑和逻辑的历史,都昭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具体考察这一过程中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探讨邓小平理论逻辑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过程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5.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整体、直觉、顿悟为全世界所称道,但中国人普遍缺乏像西方人那样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已经是国内人所承认的事实.中国人的思维普遍缺乏西方式的思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未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中西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6.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下应担负起调适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向的使命。通过考察多领域通用的“形式”观的转变而管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义务;创设形式多重结构论,论证出其中存在的多项规律。转变形式观将在多领域引发思维革命,这也是人文精神现状对前者方法论的诉求。  相似文献   
37.
38.
我国重要典籍《山海经》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 ,这使它显示出直觉思维、互渗律及对矛盾采取不关心态度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山海经》所带有的“双重直观”的重要特点 ,更揭示出了这部典籍积淀着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特征与图腾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39.
高校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适合于高校内部管理需要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