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易中天  周琴 《领导文萃》2006,(2):136-140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也有不好的变法。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动机,要看效果。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此刻正好二十岁。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后面的两把火…  相似文献   
102.
论均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的均输法是对汴京粮食物资供应体制的改革,其核心是扩大购买、利用市场.以往流行的均输法未曾实行之说,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03.
历来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议论纷纭.本文从改革是治标还是治本、节支还是增支、缓和矛盾还是激化矛盾、改革是否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重新探讨了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这场改革运动缺乏制度的保障,改革者只重增收不重节支,改革也没有处理好统治阶级内部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而且改革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支持,因此,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4.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瑞 《河北学刊》2004,24(2):170-175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是非评议九百多年的变迁过程,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领导文萃》2015,(5):87-91
康有为,在近代史上是个政治人物——但这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误读,不是康有为本人。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康有为是个善于制造市场引爆点、并具有不可思议套现能力的融资界高手。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带来钱,他都会去干,从书生、政治改革家到黑道大佬,每一次华丽的转身,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康有为第一次在历史上打响名头,是公车上书。公车是汉代的官衙称谓,职以车马接送举子入京科考,后演  相似文献   
10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当时的外国传教士在戊戌变法前后,在鼓吹变法、宣传西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总体上是支持中国变法的,其原因在于:改革教育制度以便传播西学和宗教;影响士大夫阶层,来控制中国;扩大经济上的利益;中国军民的抵抗;基于对中国官僚体制腐败的认识,只有变法才能维护既得利益。然而,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变法的热情,完全是出于为本国的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清末"礼教派"法律思想是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固贵因时"、"与时偕行"的改革主张,"本于礼教"、"仍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的变法观,"通筹熟计"、"量为变通"的渐进变法思路以及家族主义的立法观,有其历史合理性,值得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08.
贾维 《船山学刊》2006,(1):34-37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黄彰健先生<戊戌变法史研究>一书中,著有<论光绪丁酉戊戌湖南新旧党争>及<谭嗣同全集书札系年>两章,深入研究了谭嗣同在湖南的维新变法活动,引证繁富,考证精当,为谭嗣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陆学者邓潭洲先生在其<为改革而献身的谭嗣同>一书中,对谭嗣同一生活动作了简明而准确的叙述,这一叙述是以他对谭嗣同的多年研究作为基础的.但上述两部著作在考证有关戊戌四月谭氏行踪方面,似乎仍然存在若干疑问.由于邓先生已经作古,无从请教.笔者在此不揣浅薄,特此提出,以就教于黄先生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9.
卢刚 《船山学刊》2003,(2):102-104,134
《湘学报》、《湘报》是戊戌维新期间,湖南具有全国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唐才常作为这两份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对《湘学报》、《湘报》成为湖南维新变法的重要舆论阵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由湖南学政江标发起、创刊于1897年4月22日的《湘学报》(原名《湘学新报》),作为以开化湖南风气,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报刊。唐才常任《湘学报》主编,同时兼任“史学”、“时务”和“交涉”三个栏目的编辑、撰稿工作。唐才常借助这种新式宣传媒介,以笔为枪,大胆著文,大力鼓吹救亡,倡导变法,在当时的湖南思想界产…  相似文献   
110.
王安石领导的变法和他的学术著述的关系密不可分:他主张经术研究学以致用,他的易经研究在当时和之后一段时间很有影响。用易的适变观点来指导变法是他的思想主导。清代四库馆臣总体上肯定王安石的易学阐释,联系到他的变法,它也应当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