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马忠文 《浙江学刊》2002,(4):197-201
长期以来学者对康有为1888年在京师活动情况的了解,主要依据康氏本人的自编年谱、文稿以及其弟子的著述,据此,学界对康氏早期从事变法活动的历史曾予以了很高评价。然而,从康有为的个性、处境及思想动机看,他频频上书权贵很大程度上系受到清议风尚的影响,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出仕机会。在京期间,像许多落第士人一样,康氏亟亟奔走于权门,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他戊戌时期的政治活动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事实上,康有为的早期历史后来被康、梁有意无意地美化了。  相似文献   
32.
傅国涌 《领导文萃》2009,(3):107-110
1898年,光绪帝还不到而立之年,平心而论,他确是一位有抱负的青年君主,但他手中没有足够的权力,至少没有改写历史,扭转文明航向的实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败无疑,如果参与维新变法的大臣志士运筹好了,稳健地推动渐进的变革,逐渐化劣势为优势,虽说成事在天,毕竟谋事在人。从当时的情况看,论天时,危机感笼罩之下,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维新变法时期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思想与康有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袁世凯曾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在变法关键时刻对康有为的背叛,有着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5.
商鞅跳槽记     
"见异思迁"未必就是贬意词。春秋战国时期,牛人特别多,尤其是卫国盛产人才。大名鼎鼎的吴起、子贡、商鞅,都是卫国人。在这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热衷并且擅长跳槽。其中,我们的老熟人商鞅就坚信:树挪死人挪活,好工作是跳出来的。  相似文献   
36.
易中天 《决策探索》2008,(17):58-59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农历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20岁的皇太子赵顼当了皇帝,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血气方刚,总想做些事情。  相似文献   
37.
对迪尔凯姆著作之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进行了简单评述,介绍了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包括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如何去观察和解释研究对象的原则,以及社会学求证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以相关史实和当事人著述为依据,确切地论述了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和更深刻地认识王安石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39.
晚清今文经学家皮锡瑞一生力主变法自强 ,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又使他在接受西学时矛盾重重 ,皮氏只得用“孔子改制”说来折衷处理。本文重在梳理皮氏变法思想的转变过程 ,以此突显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蜕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0.
北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变法的推动下,变法派展开了一系列开拓边疆的军事活动,成为变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王韶开拓熙河,由于提出复河湟、灭西夏的重要主张而受到有着同样愿望的宋神宗和为振兴国势、力行变法的王安石的高度重视。因而,从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到战后熙河地区的开发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宋王朝在西北地区不单注重对经济领域的开发,而且注重对蕃部少数民族智力资源的开发及中原封建文化、科技的传播,并成为当时的一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