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本文以易经来解读宏观经济学思想为开篇,通过探索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历程,体现出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变迁,重点阐述了统治阶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反映的宏观经济思想,表明了宏观经济学萌芽并不局限于西方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宏观经济学萌芽于十七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30年代,而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92.
南木 《当代老年》2014,(10):30-31
战国时秦国的铁鹰锐士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  相似文献   
93.
辜梦子 《学术研究》2012,(5):122-129
熙丰年间的祖无择案轰动一时,时任知杭州事的祖无择被拘下狱讯问,由此牵连一大批官员。当时士大夫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多认为是祖无择与王安石、王子韶之间的私人恩怨所致,后来上升至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斗争。由于为祖无择辩护的多为变法反对派人物,祖无择也因此被划归了变法的反对派。实际上,祖无择本人并没有明确反对变法的主张,他在当时的政坛应该有着自己的独特立场。  相似文献   
94.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光绪帝师翁同(龠禾)因力主维新变法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遭革职交地方编管的重惩。对于他开缺、革职的原因,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翁同(龠禾)在甲午战争中坚持主战、反对慈禧太后对日求和、上折奏请停止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支持光绪帝维新变法等,是慈禧太后下令将他开缺、革职的主要原因。翁同(龠禾)不顾慈禧的专制淫威,在事关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正义进步,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磊落胸襟和战略勇气,十分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5.
张磊 《当代老年》2007,(4):34-35
黄大琳,湖南长沙东乡人,其祖父黄彝凯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黄彝凯在江宁任上中毒而亡,幸好其夫人曹氏饱读经书,于当地作蒙童馆长,又靠着祖上遗产,勉强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计。1907年,曹氏携长孙女黄大琳投奔时任吉林提学使的弟弟曹广桢。在吉林幼稚园,黄大琳遇上后来成为田汉爱妻的易漱瑜。因皆是长沙东乡人,又异乡相聚,两人白铁格外亲密友爱。  相似文献   
96.
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权思想是粱启超宪政理念中最富时代意义的内容,文章对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进行了  相似文献   
97.
周礼 《社区》2014,(14):45-45
身份证并非现代独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帖,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帖,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诸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8.
文廷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变法求才、兴学育才、破格用才的人才思想是其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他的人才立国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出走海外,"三周大地"行程六十万里,学习考察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和管理,试图继续开展维新运动,虽因缺乏群众基础而失败,却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0.
刘光弟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维新志士,也是一位清正廉明、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封建士大夫。他的政治思想明显带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特点,但就其思想基础而言,仍是传统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