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5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212篇
管理学   1605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331篇
人才学   268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4843篇
理论方法论   905篇
综合类   12601篇
社会学   1104篇
统计学   1054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426篇
  2013年   1186篇
  2012年   1348篇
  2011年   1529篇
  2010年   1448篇
  2009年   1570篇
  2008年   1642篇
  2007年   1261篇
  2006年   1104篇
  2005年   1057篇
  2004年   830篇
  2003年   686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延续与变异、形式批评的崇尚和反剧场化的艺术追求.这是时代思潮规训和文人戏曲评点家忽视戏曲综合性艺术的"类"特征二者合力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戏曲评点日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992.
王世贞的核心诗变观一是"诗之变由古而近,则风气使之"。这里的"风气"不单指时代政治风气,还包含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首先反映在他的审美意识史和他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其次反映在他对"习"和政治对诗歌影响的认识。虽然他不放弃"盛唐范式",但已经从整体风貌和审美特征视角关注四唐诗歌的变易。二是王世贞的诗变论体现在他细致的"辨体"功夫,以"辨体"发现"诗变",并将"诗变"归于"体"之变化。其格调论的特点,是以"意"渗透文本话语的整体,这一整体由材、辞、运笔、精神、意等五个要素组成;可见其从诗之"法"论诗歌变易,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内质与外形等方面;这使他能够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引入变量,改正格调论的理论缺陷,使"格调"本身具有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做法,后来在胡应麟、许学夷等人那里得到承续并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993.
一元二次方程在中学的教学中非常关键,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探讨了解题思想在解法中的渗透体现。  相似文献   
994.
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论在财产罪中存在广泛对立。财产罪法益具有秩序维持的一面,经济的财产说更为可取。刑法上所有权的实体与民法不同,是与物有关的利益归属。刑法根据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认定所有权的转移时点,并未完全依照民法规定。对于所有权归属的证明,刑法不受民事诉讼最终结论的左右。在财产罪解释论上,应充分注意刑民违法判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5.
对一些影响长远的问题作出适度超前的规定,增强法律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从立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为未来从容应对老龄化赢得战略先机。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以全票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本刊记者就《老年法》修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于建伟。  相似文献   
996.
法益衡量是否是一种裁判的方法,一直以来聚讼纷纭.由于法益衡量的多重面向和可分析观察的多个维度,造成了时之认识和理解的复杂性,以及建构法益衡量方法的多种路径.法律诠释学、原则理论和法律论证理论等成果,从多个维度为法益衡量的结构以及合理的衡量方法的建构提供了思路.法律诠释学澄清了作为一种本体论事件的法益衡量的思维过程及其合理性问题.法律论证理论则为具有主观性的法益衡量获致一个妥当结论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寻求合理的法益衡量方法,需要结合对法益衡量的论证以及对其结构与过程的重构两个方面,透过法益衡量的结构框架,实体的内容或价值判断借助法律论证的理论和工具被恰当证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扩大和国际私法领域的拓宽,强制性规范的作用正在逐步扩大,而在强制性规范研究领域中,目前最为系统和典型的理论是法律直接适用说.本文以理论为视角,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别探讨了直接适用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倾向,并结合我国实际,考察直接适用法在中国的研究状态,进而得出直接适用的法应属国际私法调整范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钟云萍 《理论界》2009,(6):157-158
江永女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件奇异"瑰宝".笔者通过对女书发源地的实地考察和对江永女书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认为江永女书在法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女权意识的萌芽是江永女书法文化的起因;妇女对汉字的反叛心理,是江永女书法文化的外在动因;江永封闭而活跃的女性世界,是江永女书法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9.
历史真实与叙事史书文采之间的矛盾,是涉及史书撰写的一大问题.如果史学中人能自觉地去优选"正史"、野史笔记和诗词曲赋三大文献类型中那些"真实"与"文采"融为一体的材料,将它们在史书中用活用好,将会极大地改善和增进史书文采.这对于实现史学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韩非以“道理论”为哲学基础,以人性为现实依托建构其法治学说.他将“道”转成“理”,进而转变成现实中的“法”.循着即心言性的理路,以“计算之心”为依据塑造了一种“众人”的现实人性,预设了人与法的分裂形态;又以“虚静心”为依据,建构了一种符合“道理”的人性,并藉由“圣人”与“众人”的对立、不对等关系,使得法对众人的强制转变成众人所不知的“自身”的“道理”,从而构筑起“人法合一”的法治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