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67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56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4525篇
社会学   29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建构叙事时空及其对叙事时空进行艺术处理的方式 ,并由此管窥两者在白话小说发展历程中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9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94.
刘亚 《社会工作》2023,(5):67-79+107-108
社会工作伦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亟须改革。随着高校对创新教育的不断强调以及应用戏剧在教育界获得更多的关注,将应用戏剧与专业伦理教学相结合成为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基于专业伦理教学中的困惑所开展的行动研究,记录了教师借助应用戏剧理念和技术探索解放式教育过程。通过重新框定技术,聚焦于如何保持学生在剧场中自我的真实性,研究发现教师觉察学生的现实处境、更深入地理解剧场技术以完善教学设计和自身的去权威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995.
从感性创作中所蕴含的理性思维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特有创作方式和审美特征予以详尽的论述.这里所论述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也是作者几十年来艺术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996.
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观察大量的篮球比赛,对篮球比赛技术节奏的影响、组成以及临场运用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勾画了篮球比赛技术节奏的整体框架,为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从叙事聚焦、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为其更深刻地理解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和创作特色。叙事聚焦围绕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个角度展开,分别采用不同的小说进行分析;叙事技巧从平民叙事、灰色幽默、反讽三个方面呈现;叙事语言侧重分析“陌生化”。  相似文献   
998.
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家庭治疗领域中的一种主导性视角的叙事疗法,深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解释学转向”的影响,以治疗的方式开创性地对主流文化叙事进行了富于技巧的解构,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的家庭治疗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家庭治疗的提升和完善,因而为家庭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激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999.
韩贵东 《天府新论》2023,(4):141-150
录音机作为一种数据存储介质——磁带的播放工具,本身既具有媒介属性的主体性意义,也在语义符号的变迁中表现出他者意涵的生成可能。当其作为记忆留存的一种见证,既成为记忆复现的中枢,又呈现为含义丛生的伦理存在物。回望录音机与电影的缘结关系,从媒介考古学的视域探源,其成为装置维度的媒介存在物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电影文本之中的录音机或许才是与银幕内外人们生活关联更为密切的“欲望机器”与“记忆伦理生产之物”。因此,影像“物叙事”之中的关键存证——电影录音机,自然成为康德“物自体”的一种佐证,也使得吉尔·德勒兹与费利克斯·加塔利反复强调的“欲望机器”变为一种超越艺术文本之外的客观存在。由此,在阿维夏伊·玛格利特的“记忆之伦理”的印证中,生成含混与谜意丛生的影像话语逻辑,导致主体性的意识困惑与伦理纠葛,亟待人们予以厘定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王怡宁 《天府新论》2023,(3):145-153
故事世界越来越成为叙事的核心要素。故事世界的建构突破了经典叙事学中“故事-话语”的二分模式,形成由多种媒介形式共同作用的跨媒体叙事,同时每一种媒介形态的作品都对理解故事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事世界并非制作者自上而下的单向建构,而是制作者与读者双向互动、共同营造的产物。故事世界双向建构的特性使得对其的营造并不局限于审美层面的考量,故事世界筑造的背后还体现着复杂的资本生态。媒体公司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构建了宏大的故事世界,粉丝消费者则在激情的驱动下对故事世界进行扩展甚至改编,双方力量集合于同一场域中难免出现或明或暗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