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1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638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216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806篇
理论方法论   507篇
综合类   6226篇
社会学   73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叶诚生 《东岳论丛》2011,32(11):103-107
如何叙写革命、如何呈现解放区的现实人生,在解放区文学实践中有着值得总结的丰富性。赵树理和孙犁分别表征着解放区文学的两种最具个性价值的文学实践。由于在创作对象和价值立场上一直有自觉的选择,赵树理的小说往往既能印证解放区文学的目标期待与宗旨,同时,其特殊的问题小说意识及其形成的"问题叙事"还能表现出某些尖锐的思考。孙犁则以不凡的创作实绩构筑起一个革命"史诗"之外的抒情叙事体式,显示了乡土叙事形神兼备的新进境,也确保了解放区文学理应具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92.
杭勇  张美丽 《学术交流》2004,(11):174-176
汉魏六朝乐府叙事诗表现出重过程、虚拟化、类型化,表情达意单一化、定势化等特点,杜诗继承其叙事艺术的成就,叙事实现了由重过程到重场面刻画,由虚拟化、类型化到个性化、真实化,表情达意由单一化、定势化到复杂化、动态化的转变。推动了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994.
《西游记》与佛教:世俗性叙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钧 《学术交流》2007,(11):136-139
《西游记》虽然以取经故事为基本题材,但统摄全书的叙事观点并非佛教观点,而是世俗观点。它所呈现的佛教并非经典佛教,而是受经典佛教影响所形成的民间佛教图景,且毫无宗教敬意。其作者不可能是佛教中人。  相似文献   
995.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996.
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学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英语教育界极力倡导在课堂上应用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中,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被赋予更多新的特征和职责,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就传统教学方法与动机激发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90年代,西部新起的具有"良克之忧"的小说作家,因历史真实观的不同,对西部历史讲述是不一样的.既有对历史战争景观和江山改朝换代的"宏叙事",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探寻,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张扬;也有对家族、和个人日常性存在"微型叙事",对历史偶然性和神秘宿使的皈依,对现实历史走向的焦虑的叩问.这些叙事努力,使这一时期西部的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历史潮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998.
李青果 《文史哲》2008,6(1):124-132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了国民性内容,使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的"世情叙事"向近代的"民族叙事"转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引发了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文士与思想型作家的区别在于,一般文士虽然重视民族叙事的内涵,但更看重叙事的传统形式和传播效果;思想型作家则有意于借鉴西方文学进行思想启蒙,其形态更趋于"西化"。二者一俗一雅,开启了中国民族叙事"通俗写作"与"精英写作"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999.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先锋小说创作中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异国情爱是当代大陆留学生文学中流行的一个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在晚清小说和前期创造社的作品里,其中隐喻的等级化的东西方权力关系折射出了中国人的第三世界地位,以及文化认同的失落轨迹。不同于晚清中体西用的体认以及前期创造社身份认同的寻求,在当代大陆留学生文学的异国情爱模式中,存在着以性别等级来喻示的东西方之间从属与支配的关系,以及在西方强势的欲望主体与东方的弱势的欲望客体之间的对比,其间的等级差别使得前者成为理所当然的后者的支配者和代言人,从而加固了中国和西方的固有形象。这种东方文化主体意识的消失,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