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51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论语·侍坐》孔子赞赏曾皙所言,不是“淡泊明志”,而是“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礼乐教化”的治国理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不是记叙文,而是切中时弊(藩镇割据)的,夹叙夹议的议论性散文。陶渊明《桃花源许并记》中”悉如外人”不能译为”都象桃花源以外的人”,而应该在“如”字上寻求相反的注释,把“悉如外人”译作“都不如桃花源以外的人”。  相似文献   
882.
古诗文中蕴含着的闪光思想、崇高精神,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仍然起着良好的教育感染作用。语文教师应切实把好古文教学这一关,精心设计,注意引导,从而在新人培育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883.
目前传世最早的《古文孝经》是北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本。南宋以来凡谈《古文孝经》者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甚至将"指解本"经文提出来,冠以《宋本古文孝经》之名以与日本传《古文孝经孔传》一并行世,《四库全书》也照此收录。今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文孝经》相比较,从而得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的结论。本文历考司马光《指解》的经本渊源及其流传、演变等情况,并证以大足石刻《古文孝经》,认为司马光《指解》传至南宋宁宗时,被人与范祖禹《古文孝经说》、唐玄宗《今文孝经注》合并,合编时对《古文孝经》进行大肆改篡,使"古文"原貌尽失,并造成误注为经(《谏诤》章"言之不通也")的现象。后人用传世"指解本"作今、古文《孝经》比较、特别是用来进行后出《古文孝经孔传》真伪研究,是非常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884.
张树文  吴微 《江淮论坛》2003,(1):123-126
姚鼐,作为"善为古文辞"的文章泰斗,承左史精神,得韩欧神理,兼方刘之长,其古文神韵、平淡、雅洁,独辟一家之境,具有澹远洁适、萧然高寄的文章气象,是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性的桐城文章.  相似文献   
885.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和中兴这两大要求的必然,是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试图建构儒家道统和干预社会政治要求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散文在中唐古文运动之前经历了缺乏独立文学意识的散文阶段、较为自觉的骈散相间阶段、在纠正骈文之失中完成骈文向散文转变的阶段.韩、柳文学散文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完全自觉,其虽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已决定了它自觉的必然并非依赖于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886.
经学研究是钱穆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经学的今古文问题.理清钱氏的今古文现对我们全面理解他的经学观是必要的.《国学概论》是钱氏早期经学研究的代表作.今敢就钱氏《国学概论》中所涉"今文"、"古文"概念之运用提一商榷.钱氏今古文观之误莫不在于固守先秦诸子晚出今文之论;《概论》之弊,要不出"泛化"亦即混淆今古文之争者.究其原委,思想渊源系出于他对先秦诸子学的社会性质之认识,即先秦时"文字已有古今,而实贵族、平民间一大分野也."①此说虽新意可喜,然不切历史事实之真相也.  相似文献   
887.
888.
韩愈提倡古文,反对浮靡文风,攘斥佛老,推崇儒学,他的主张和实践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是他竭力反对骈文,创作上追求奇险,便走向极端,抵排异端,无视佛老对文学的某些积极影响,又流入偏颇;古文创作的目的在于明道,过分强调其政治功能,忽视文学的独立性,又使文学成为政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89.
专重发挥“微言大义”的今文公羊学说,在儒家经典中独树一帜。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两度大盛,中间却澌灭殆尽达千余年,其历史命运似乎离奇。究其原因,乃在于公羊学本身具有政治性、变易性、解释性诸特点,而西汉和晚清社会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被有远见的思想家大力发挥,演出政治上的活剧,掀起学术上的波澜。在晚清,公羊朴素进化观成为接受西方近代进化论的内在基础,它推进了19世纪中国学术实现向近代学术的飞跃——揭示这一事实,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具有应变力,近代文化是经由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产生,尤其具有哲理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0.
经学“本”“说”辨马育良关键词:经学,经说,古文,今文汉世经学分野应包含文本古今之别和经说古今之别二义,这一点早为东汉荀悦所揭.橥。苟氏《申鉴·时事篇》云:“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谓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不同,而皆自谓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