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513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891.
专重发挥“微言大义”的今文公羊学说,在儒家经典中独树一帜。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两度大盛,中间却澌灭殆尽达千余年,其历史命运似乎离奇。究其原因,乃在于公羊学本身具有政治性、变易性、解释性诸特点,而西汉和晚清社会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被有远见的思想家大力发挥,演出政治上的活剧,掀起学术上的波澜。在晚清,公羊朴素进化观成为接受西方近代进化论的内在基础,它推进了19世纪中国学术实现向近代学术的飞跃——揭示这一事实,对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具有应变力,近代文化是经由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产生,尤其具有哲理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2.
经学“本”“说”辨马育良关键词:经学,经说,古文,今文汉世经学分野应包含文本古今之别和经说古今之别二义,这一点早为东汉荀悦所揭.橥。苟氏《申鉴·时事篇》云:“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谓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不同,而皆自谓古...  相似文献   
893.
周香勤 《决策探索》2007,(13):19-20
一、民生的涵义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尚书》中说"惟民生厚",表述人民的生性.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而真正将这作为哲学范畴,运用到政治经济的是孙中山.  相似文献   
894.
后期桐城派代表人物在晚清文界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独立的主体精神介入和推动文界革命;他们的译著形同替古文开出了一个"新殖民地";他们善因善创,创辟了一个新的古文傍支——莲池文派;他们在对古文实行开放性持守的同时,致力于写作经验的提升,产生了具有集大成性质的"文章学"著作。然而,封建理学和传统文化的沉重因袭,使桐城派不能打破自身文化改良的桎梏,最终走向了五四时代"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895.
《尚书释文》经宋陈鄂的删改早巳面目全非,故学界历来对陈鄂颇多指责。今将陆氏原书唐写本《舜典释文》与删改后的今传本逐字比较,搜集二本的差异,发现陈鄂的删改虽然对原始文献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这是由于特殊时代的特殊要求所致,有些删改更好地贯彻了简明扼要的方针,使得表达更为清晰,且相较于唐写本,陈鄂删改之后的本子更为正确和科学,这些对于《释文》的接受、研习和传播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96.
六朝以来骈俪的片面发展,中唐以来藩镇割据、佛道盛行固然是理解韩柳古文运动重要背景与角度,然而,科举的兴起以及士子们的坎坷仕途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与角度。科举的兴起,使得读书人有了接近文章、以道自任、壮大自我的愿望与机会,仕途的坎坷又使他们得以回到文章当中,使自我与道理与文章融合在一起,这便有了古文。这不仅为理解古文运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由此还发现古文一项新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897.
《尚书考灵曜》是尚书纬的一种。前代学者对《尚书考灵曜》宇宙结构多有模糊认识。《尚书考灵曜》实际上属于盖天宇宙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地有四游"和"日行九道",并且对"日行九道"学说作了数术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8.
张九成《书》学思想脞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九成《尚书详说》久已亡佚,辑佚可得18万余字,据此可观其《书》学思想之梗概。张氏相信孔子序《书》说,解《书》注意挖掘微言大义。学于杨时,其《书》解深浸理学之思。又从游宗杲,逃儒归释,往往以佛理解《书》。又每以天人感应之说阐说经义,以矫时弊,以儆人主。解经中激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志,直指当朝主和之苟且。其以解《书》为思想斗争之手段,彰显了士人之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899.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内涵,并对后世,尤其是北宋古文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文学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00.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