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862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813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文信息》2005,(1):9-15
他们来华的路线不是北方的丝绸之路,最有可能选取的是南丝绸海路。三墨堆闪族人的迁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数次积累。迁徙的时间大约发生在4000年之前,最迟不会超过2400年前。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 ,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他们的精神内涵 ,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 ,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23.
美丽而又神秘的紫色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可以作为单纯的颜色词用,也可以修饰富贵威严的事物,具有"显贵"的附加义,同时在色彩心理上又构成消极感。  相似文献   
24.
冷战期间 ,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遏制政策 ,将之看成是苏联在西半球进行共产主义扩张的工具。冷战结束已经 10年有余 ,但美国对古政策并没有根本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巴仍然在坚持搞“共产主义” ,因为从安全上讲 ,在苏联因素消失之后 ,古巴对美国已不构成任何威胁。冷战后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清代广东所刻丛书众多。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四朝是辑刻丛书的鼎盛时期,而广州府是丛书辑刻的中心地。丛书可分官刻、私刻两种,辑刻者多为豪商巨富、官僚、文人。丛书既有汇刻也有专刊,尤以杂纂和经史类为发达。辑刻丛书的目的在于嘉惠士林、存学显说、传名后世、钞书自娱、敬教劝学。  相似文献   
26.
关中语言是汉语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周代“雅言”即镐京话,是有典籍可考的第一个汉族通语,是关中方言的源头。  相似文献   
27.
古汉语偏义复词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也是我们阅读古籍的一个难点。想要准确无误地判定偏义复词 ,只有追溯它的起源、分析它的用例、寻求它的成因。本文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偏义复词的影响入手 ,研究它的形成原因 ,以达到正确判定偏义复词词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是考古学意义上的辽西区,这一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居住址堆积丰厚。房址层层叠罗和墓地顺序排列所反映的居住连续性和稳定性极强和大范围的文化统一性,说明距今4000—3500年左右,这一地域活动着一支十分活跃而又强大的部族,为辽西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从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结合分析,商文化起源于东北地区是有考古证据可寻的,那就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即先商文化。商人入主中原后,吸收了各地不少文化因素,其面貌有很大变化,与原住地的商文化已有了很大差别,但其主体文化因素,仍不时透露出浓厚的东北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文化特征的分析,至少可以认为,燕山以北的辽西地区已形成了统一的地区性国家,而创造和使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部族应是活动在北方的部族。  相似文献   
29.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30.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和纹饰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带有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装饰的“回回瓷器”,从洪武到正德时期不断出现,其中很可能存在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推动因素。而国外文献中记录的相关史料也为探讨明代帝王与伊斯兰教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有助于解释明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