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862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813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一2000多年前,古代罗马国家曾吞并整个地中海地区,势力范围东至两河流域,西至不列颠,南抵北非撒哈拉沙漠,北至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古代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帝国。但是,“古罗马帝国”却是近代发明的概念,罗马人并不知道“共和国”与“帝国”的区别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学家一般地根据政体性质,把古罗马的历史划分为王政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和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三个阶段。实际上,所谓“王政”“共和”“帝国”,都是近代西方政治学概念,古罗马人只有“国家”(re…  相似文献   
992.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主张"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利两有",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对于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试论"平等人公社"的平等--古斯巴达社会制度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希腊吕库古改革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古斯巴达城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古斯巴达的统治者,出于维护城邦强大与秩序稳定的目的,在立法和改革中制定了一些平等民主的措施.但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制约下,是不可能实现城邦公民各阶层之间真正的平等与民主的.  相似文献   
994.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8-29
我在《古徽州石窟属何种文明》、《烟村石窟起源新说》、《古徽州石窟的文化内涵》三篇文章中.概述了古徽州石窟是古山越人穴居野处的产物,并提出用巫教文化语言包装石窟谜团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下面谈谈古徽州石窟怎样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黄山市有新安江、练江、渐江、横江、率水、丰乐河、阊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古徽商大部分都是从水路走出去的,就因为古时水路的便捷,才造就了沿岸灿烂的徽州文化。我爷爷和世世辈辈祖辈们都是从万安古镇坐船到杭州、苏州、扬州的。解放后以陆路交通为主,才使得沿江两岸众多古村落没有被破坏,我们应该沿续并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当前徽商在全球有知名度,我们可以重点开发水上“徽商”路线游。古徽州沿江两岸那一幢幢徽派建筑加上两岸的自然美景,这是一条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996.
《周易》古义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献 ,对《易》之“古义”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 ,西汉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当属《周易》古义。西汉“《易》十三家”中 ,起码有八家尚传古义。文章据《淮南子》中的有关资料 ,对帛书《易传》中一直未有确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诸说做出了详细考辨 ,并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义资料的结论。作者还依“卦气说”对《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风 ,风主虫”说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997.
陈淳 《文史哲》2006,(6):16-27
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它的学术定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精髓本来在于超越文献资料,从无言的物质遗存中提炼社会文化信息;考古学最大的优势也正在于能从生态环境、生存方式、技术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等各个层次来全面分析原始社会在长时段中的历时演变,并梳理各种对文明演变至关重要的因素的变量以及它们所起的作用。“疑”和“思”当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考古学也并非仅是为编史学提供地下材料的工具,而是独立探索的一个领域。从学科范例的变更上来说,西方历史学和考古学都发生了向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转变,提倡超越政治史和贵族史的范畴,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视野来研究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的古史重建和文明探源同样应该超越编年学和文献学的窠臼,全面了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体轨迹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向晋卫 《兰州学刊》2004,(6):299-302
作为一部汉代礼制的集大成之作,《白虎通义》在尊天、忧患意识、谦让、公天下、德治等方面为君主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汉儒对君主所寄托的厚望和对君主的制约冲动;在“臣礼”方面,《白虎通义》规定臣子在辅助君主治理国政时,要敢于进行谏诤,不过也要注意谏诤的方式和方法;在君、臣关系上,《白虎通义》在坚持“臣事君以忠”的同时,又重点强调了“君使臣以礼”的传统要求。《白虎通义》在君臣礼制上的这种规定是汉儒政治理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9.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着对符淮青先生关于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关系的论述加以补正。符先生所说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分别分成三种和四种类型。“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实际上有四种不同情况 ,这样才算清晰到位。而“构成词的所有语素义已完全失落”亦非“完全失落”,它们和词义仍有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陈鹤玲 《中州学刊》2002,(6):147-150
孔、孟、荀三者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义利观总的倾向大体相同 ,但在承接发展中也有变化 ,特别是对“义”的阐发上 ,三者间有明显的区别 ,孔子强调的是“仁礼而义” ,孟子提倡发挥“善端之义” ,荀子则要求人们“隆礼贵义”。本文即从“义”入手 ,剖析孔、孟、荀三者义利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