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王国维先生在讨论南宋文献中的蒙古史料时,对完颜挞懒败亡及其子通蒙叛乱提出了质疑。但通过对史籍记载的辨析可知,完颜挞懒在天眷二年被罢免后作乱北逃之说难以成立,挞懒南逃祁州合情合理、当属无疑;其子通蒙叛乱之事虽只有孤证可资,但细考其动机及条件皆成立,事理亦颇通,不应横加否定。  相似文献   
33.
钟离国史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离古国,文献有记载但仅只言片语,不成系统。近来钟离国君墓的发现使人们对于钟离国史产生浓厚兴趣。本文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对钟离国缘起、地望、氏出及其春秋时期的有关史事进行辨正考察、综合研究,提出钟离古国灭亡不晚于春秋中期、钟离君柏墓葬可能要早到春秋中前期的新认识,并就《左传》和《史记》中几处有关钟离地望的记载,重新做了推定。  相似文献   
34.
范祖禹的《唐鉴》一书,是关于唐代历史兴废的重要史论类著述.在此书中,范祖禹一方面发展了《资治通鉴》中所确立的治乱兴衰之论,在很多方面确实体现了对司马光学派的继承;另一方面,在史事记载、史观表现以及史评、史考方面又有很多独特看法.《唐鉴》成书之后,两宋学者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它有诸多批评和议论,反映了两宋史家在史书体裁、史书的功能、史家心性等方面的态度与看法,对研究宋代史学批评的发展特点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5.
】郭延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人物,所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等多种编年系事型作品,嘉惠学林甚多。“日志”体裁的写作,几乎贯穿郭廷以学术生涯的始终,堪谓其史学著述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他认为史事日志等于“一部近代中国的综合记录”,或日“近代中国史的工具书”,由于强调历史事实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故视此史学体裁特别重要。考察郭廷以撰写“史事日志”的具体缘起和过程,并以此为中心重建近代史研究前辈学术交往的史实,可由一个重要嘲4面了解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早期发展的特点,并对当下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6.
蒋鸿青 《阅江学刊》2011,3(4):105-109,131
马融《古文论语训说》是东汉《古论语》的重要注本。该书审慎的史事考补,精当的字词及名物训释,思虑缜密的文意绎解,以经解经的鲜明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援道入儒的学术趋向,则可谓六朝学者以玄言解经的先声。  相似文献   
37.
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目人对元代历史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史籍的基础上 ,对色目人的一些历史史实作了考察和论述。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忽思慧的族属问题 ,指出忽思慧其人不应是穆斯林。第二部分全面考察了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的生平仕履。第三部分对元代于阗人非畏兀儿之说予以补证。第四部分对元人关于回纥信奉“佛教”的史料进行辨析 ,明确指出刘祁《北使记》中有关回纥国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38.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有不少潮汕史事,这些记载或为本地文献所未及,或可补充、校正本地文献,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文对《要录》涉潮史事进行系统评介,分三个部分:一、《要录》涉潮史事概述;二、涉潮史事的学术价值;三、《要录》等全国性史籍较多载述宋代潮州史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无弋爰剑是西羌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首领,其相关史事在<后汉书·西羌传>中有较为详实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存在着诸多歧义,甚至矛盾重重.本文对<后汉书·西羌传>中无弋爰剑史事存在的诸多质疑进行了细致分析,对其史料源流进行了溯源、梳理、考证,对其科学性作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
宋明理学虽以求内圣重“心”“性”示人,但也有“赞天地之化育”以建构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以“理”为最高原则,宋明儒根据“事者,为也”的理解,认为“事”是在时间意识作用下的动态展开,相应地呈现为历史过程,亦即“事以成史”。这一过程每每受“势”的影响和限制,以此构成“事势”与“理势”的区分。“事势”是宋明儒用来表达“事”得以展开的具体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客观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而“理势”则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规定及世界变迁的必然趋向,以当然与必然为双重内涵。无论是“事势”还是“理势”,皆关涉更为广泛的事实与价值,在宋明理学中别具形上意味。在“事以成史”的背景下,宋明理学中的“事中求理”可化约为“史事求理”,延及实践层面就成为“事中求理”“顺势而事”“事以成势”等功夫。对宋明理学历史形上学的关切,在于探寻其建构形而上哲学体系的终极关怀和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