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8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6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65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4134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严复译著采用申西文化比较的叙事方式,输入近代西学于晚清文化语境,在整体上开启了反对传统主义的先河.同时,从叙事层次、叙事风格和叙事內容三个视角科学辩证地对待西学,汲取有益于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思想和观念,改变了晚清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有力地回应了晚清知识分子内心焦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挑战,为建构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崭新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992.
解读王蒙小说叙事要掌握一个花--青春无悔、季节的献祭-青春怀旧,是王蒙小说"青春物语"三部曲.生活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思考在庙堂和民间的夹缝之间,决定了王蒙创作的内在冲突性.从献祭性的共性叙事到消费性的个性叙事,"多变"视角使王蒙小说叙事别具创新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3.
张爱玲研究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1世纪以来,更加趋于理性、冷静的研究界对张爱玲的研究从人物形象、心理分析、叙事艺术以及张爱玲的文学观等多个方面作了有力的开掘和拓展,进一步推进了国内张爱玲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世界各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知不同,其原因在于集体记忆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跨学科记忆研究中,集体记忆建立在媒介化之上,不断重置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对过去大流行病的集体记忆或遗忘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知,而在疫情期间对新冠疫情的书面记录或数字化存档又预设了未来的集体记忆。“预媒介化”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大流行病叙事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相互关联的回忆方式。  相似文献   
996.
上古史官由巫中产生,从记神事到记人事,其间有一个巫史一体、神人不分的过渡阶段。巫是最早以口诵形式传播神话的人,为了吸引听众,他必然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使之朝着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向不断演进。其后神话虽然逐渐历史化,但神话艺术性的思维方式依然会影响着史书的撰写。史出于巫的文化传统使史传中有很多天命、鬼神、灾祥、卜筮、梦兆等神秘事件,它们所指向的是一个无法证实的可能世界,为虚构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对六朝志怪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礼经建筑空间的政治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叙事理论作为叙事学的前沿理论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从文化角度理解叙事,并把古代文化典籍从现代学科分类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进行跨学科研究,会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和空间叙事问题.本文对产生空间叙事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礼经"做研究,提出古代<周礼>、<仪礼>和<礼记>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礼经的空间叙事从建筑切入,规划了礼制"辨方正位"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立了礼制国家的空间正位之治,规定了礼制身份的空间方位之礼,确立了礼制等级的空问高大之贵.礼制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建构礼仪制度,以建筑的恒常特性维护礼制的固定不变,使之成为政治伦理文化的常规.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是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的,政治叙事的空间理论转向为艺术的空间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为中心,论述著名文学理论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其书以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为立意,调动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学理论、叙事学、现代主义小说等领域的丰厚积累,兼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视角,在理论与分析的密切结合、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的融通、遴选讨论对象的独具慧眼、多所会心的得失评骘方面都有鲜明特色,使该书显示出开阔、厚重、细腻、朴实的学术风格,堪称跨媒介叙事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999.
1898~1910年,法国在晚清帝国的边陲云南,修筑作为他们殖民权力话语表征的滇越铁路,西方“他者”的进入打破了边民社会的秩序。在面临着家园土地的流失情境中,边民社会从其“地方性知识”系统中,寻找西方“他者”行为的不合法性。“土地”作为边民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成为了边民话语表述的媒介与抵抗斗争的标的,而法国殖民者最终的路线选择则完成了边民社会历史叙事,边民社会与法国殖民者围绕滇越铁路的修建书写社会的历史,实现地方性知识系统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00.
小说的叙事技巧不仅包含其基本要素:叙事人称的选择、作品的视点、视点的转换,而且也包括语言运用、意识流的应用及其所选用的体裁以及外部叙事方式。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从叙述视点、叙事主体、意识流、象征和外在的叙述方式五个方面对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两部代表作《斯通家史札记》与《拉里的家宴》进行探讨,在深入分析其对传统叙述方法继承的同时,也对其叙事技巧的发展与突破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