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舆论监督在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成为了监督司法的重要手段。但是舆论监督在对司法审判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对司法实践活动造成了干扰。本文主要从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入手,寻找二者的平衡,以促进二者更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建国 《决策探索》2010,(16):51-51
加强基层法院建设,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基层法院在队伍建设、物资装备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诸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则和程序办事,使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且做到不枉不纵、不偏不倚.司法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公正,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陪审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 ,世界范围内陪审制度发展呈衰微趋势 ,中国陪审制度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中国陪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通过参审来监督和保证司法公正”;现行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选任制度”、“陪审案件范围”、“陪审员职责”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陪审制度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力提高公平的质量,进一步弘扬正义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经典著作,其关于司法独立的内容对近代独立司法系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文中通过对《联邦党人文集》中司法独立有关内容的分析,结合司法独立的法理依据,总结了现阶段影响司法独立的几点因素.  相似文献   
18.
应进一步加大审判独立的程度.审判独立是实现审判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手段.一方面,它对诉讼法程序公正的诸项标准具有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缩减诉讼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而当下我国审判不独立是相当严重的,它导致审判公正和效率的双重弱化.  相似文献   
19.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生命,是司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最终价值目标。绝对司法公正是理想,司法公正只能是相对的。相对司法公正的成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立法的不合目的性、保守性等缺陷是因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因素所致,此类因素谓之内因,外因则主要是指司法制度的缺陷性和执法者的人为性。  相似文献   
20.
专家法律意见书从无到有乃至专家满天飞,预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家的知识和权威的意见倍受尊崇,然而在知识价值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无法可依,干扰司法独立,破坏司法公正的尴尬境地。为此有必要对专家意见说“NO”并积极寻求专家知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