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龙文玲 《江汉论坛》2007,(2):98-101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相似文献   
42.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了才女卓文君的心,"文君夜奔相如"演出了一幕传唱千古的私奔佳话。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的境况与文学的发展从来都有难解之缘.本文通过对司马相如一些重要作品的解读,展现了相如人生道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其作品内容和风格的特征,由此凸显了汉初社会经济所孕育的这一"赋圣"的若干特点,并进而揭示了汉初社会经济与文学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4.
司马相如巴蜀行迹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马相如的故里究竟是在成都,还是在今四川蓬安?自古至今,异说纷呈。这一争辩,实则关乎相如生平及其作品的考定。因此,试图借助史志考察司马相如一生中在巴蜀的行踪。然后,就明、清学者以及今贤所论,辨正"长卿桑梓"之所在;考察其先世由来、家道兴衰;认定其《梓桐山赋》等作品,进而考察西汉体物小赋与秦、汉杂赋,与宋玉等人赋作以及大赋兴起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45.
[提要]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广立官学,蜀地因而文教大盛,相继产生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史称“文翁化蜀”。这一使得蜀地确立华夏文化正统身份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带有强烈的儒学教化色彩,而且对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具有重要影响。司马相如及其副使“通西南夷”事业的成功,又是以“文翁化蜀”后相对普及的文化条件为基础的。在早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进程中,由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向导和翻译的情形可能较为普遍。史籍所见“九译”“重译”记录,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化扩张达到空前规模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自信现象。  相似文献   
46.
我们一般把虚假的、不真实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叫作“子虚乌有”。但你知道吗?这个词最早是两个人名。子虚和乌有是汉代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里虚构的人物。  相似文献   
47.
《随园诗话》,[清]袁枚撰。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乾嘉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论诗主张"性灵说",著有《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等。《随园诗话》二十六卷(其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近两千则,约三十万字,卷帙之富,影响之大,有清一代,诗话之作,无能出其右者。近读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随园诗话》一书,该书是吴兆基、武春华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化精华"中之一种,此为选译本,较有特点。笔者阅读时,发现本书在校勘、标点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今就所见,一一指  相似文献   
48.
邛蛛,古称临邛。当地酒厂生产的“文君酒”浓香甘冽,回味悠长。远在汉唐时代,这里的酿酒业就已相当发达了;而“文君酒”这个名称,则是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而得来的。据历史记栽,在西汉时期,成都有个才子叫司马相如,因宦途失意,落魄回乡。  相似文献   
49.
从西汉扬雄开始,对司马相如的批评就没有中断过,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买官”“窃色”“窃财”方面.汉初文景时期曾实行“赀选”的选官制度,司马相如“以赀为郎”凭借的正是这种国家法定方式,是合法的,不存在“买官”的问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成都,是采用当时娶寡妇常用的“协议抢婚”的方式,不存在“窃色”的问题.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从卓王孙那里得到了巨额财富,其中很大部分按照当时的法律是卓文君应得,不存在“窃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其人其赋有褒有贬,但综而言之,肯定为主。刘勰从文学史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辞赋承前启后的地位,自觉而清醒地从文学角度去看待司马相如的辞赋,体现了他达观的文学态度和卓越的艺术眼光;但其中也有些见解因袭前人固见,不甚合理,未能完全跳出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