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8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21.
本文在与普通话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哈密方言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2.
汪太贤在《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是"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  相似文献   
223.
以“小三角”为视角,以现代汉语“动核结构”和“非动核结构”为对象,分析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的“错综”关系,及其中存在的“同形同构异义”、“同形异构同义”等结构同义、结构多义关系,认为这些结构同义关系和多义关系的语值不同,并指出结构同义的区别、结构多义的化解都受到“句管控”。  相似文献   
224.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225.
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词的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其中尤以总括范围副词的同义连用最为多见。仅以魏晋六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例 ,我们将其分为皆组、悉组、咸组、俱组、普组、共组、尽组、都组、并组、佥组等几类 ,对其做详尽的描写、分析 ,并将其与前此的东汉译经以及同时期的中土文献进行对比 ,从而阐明此期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6.
在同义群里,存在核心体与变体的相互取代关系。变体以其具体性能,在修辞活动中起着各自独到的作用。对同义群各个同义体的选择与运用,构成修辞同义手段。由选择同义子群到选择具有独特色彩或功能的变体,以此实现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27.
外来词属于词汇学的范畴。外来词通过潜词显化、显意符号化、显词重叠化三种途径产生,其中的显词重叠化造成了外来词与汉语词的同义关系,而外来词独特的修辞效果也使人们在同义手段选择活动中更青睐于外来词。  相似文献   
228.
同义之词多并列,是古人行文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双音节词最为习见的组合方式。同义复词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别重要的的语言现象,可以由同义并列结构中的已知成分的意义推知另一成分的未知意义。本文就《汉语大词典》中的同义复词"贪鄙"、"咨访"予以辨析论证,以供将来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