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韧 《现代交际》2011,(3):57+56-57,56
他人印象形成过程是人的认知活动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人际意义和社会意义。他人印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等启动效应。本文旨在介绍影响他人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的各种因素,并通过最近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做出较为合理和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62.
部氏族人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远离民族主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这背后其实是民族成员依借诸如口传历史、传统节日、习俗、暗语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文化事项来不断强化自己对本民族的认同,并且在代际间传承这种认同情感,因而数百年来部氏族人依然坚守着同而不化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3.
对西方自由主义视角下“语言消亡”不同诠释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化的极端语言变革与有同化的极端语言变革是两种相异的语言消亡案例.通过分析研究西方自由主义人士对两种"语言消亡"的相缪反应发现,自由主义者对语言消亡造成的个体身份认同、交流利益与世界文化及语言多样性方面损失的关注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们在语言保护上倡导的所谓自由正义的追求.对"语言消亡"的研究及理解不应停留在语言变革本身或语言变革的代价上,应追其根由,分析统治与歧视对"语言消亡"的致因作用.  相似文献   
64.
针对张博《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一文提出的词义组合同化的演变过渡中赖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补充提出了探讨“组合同化”必须遵循的两条原则,即社会的原则与历史的原则。并据此对该文举列的范例进行了考辨,说明其所引范例是难以用来论证“组合同化”说的。  相似文献   
65.
66.
67.
民族同化及民族大融合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失去自己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包括依靠暴力或强权的强迫同化和在长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的自然同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具体的例证.先进民族同化后进民族是民族同化的基本规律,但是也有个别例外现象.民族融合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也指一些民族自然形成为一体的普遍历史现象.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存在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以华夏--汉民族为主体不断融合其他各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68.
西方族性与多元文化主义原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性理论是民族理论的外延性概念,与以往西方民族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批判种族主义和同化主义对族性所强加的片面性,同时以生物学原理去思考它所包含的本质特征,诠释人们对它执着性的自然原理,并将其视为可变的概念来置于多元文化主义原理中,试图揭示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内涵。进而对多元文化主义原理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作为伸展理由,又以实证的办法对它的可能性和限界性较为详述的同时,罗列出多元文化主义制度的各种模式,并把它们视之为解决种族、民族、族性问题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9.
听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致力于从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几个重要因素出发,从教给学生必要的语音知识,注意增强学生的“听力词汇量”,提醒学生应尽可能扩大知识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常识诸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提出不仅促进了农业人口的转移,而且使得农业人口的转移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由以前的"个体转移"到"家庭转移"。然而,这些转变引发的城市融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业转移人口在竞争、冲突、适应及同化的市民化阶段中,面临经济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社会关系解构容易重构难、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以及城乡文化差异融入难的困境。因此,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农业转移人口等形成合力,从完善户籍制度、建立社会组织、构建多元包容性社会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等对策着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同化",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