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探析言论自由入诽谤罪之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程度高低的一杆标尺。在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各级政府更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不仅要能够容纳不同呼声的存在,更应该正视和尊重不同的呼声,为人民广开言路,让人民畅所欲言,以保证公民这一宪法权利的实现。视公民的言论自由如洪水猛兽,动辄采取高压手段予以打压的做法,自然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为民主政治社会所不齿。  相似文献   
42.
<正>本刊谢绝一稿多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若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权利所引起的一切不良后果,本刊不承担任何侵权及连带责任。本刊对来稿有权修改,并有权在网上发布、结集出版,稿酬不另计。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名誉权被侵害的报道不时见于媒体。学校、教师成为侵权的主要主体。大学生名誉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4.
"艾滋女"事件是一起典型的侵犯人格权的案件,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美国侵权法重述对隐私权进行了四分,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在该案中,杨某侵犯了闫德利的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和名誉权,并且同时侵害了279个"嫖客"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行为人需要对此承担民事责任。在个人公布自己隐私的情况下,隐私处分也有一定的界限,即需要受到公序良俗和法律的限制;在共同隐私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隐私处分权不得侵害共同隐私权人中其他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5.
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社会权利冲突现象的一个生动体现,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的冲突在我国正日益受到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我们的法官在面对此类案件时,将如何在相应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作出公正的判决?在分析比较了国外立法并权衡了两种权利背后的利益之后,我们会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即在于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起诉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公民和法人侵害名誉权的案件越来越多。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概念出发,结合新闻实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表现的简述,重点探讨如何预防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微博用户的激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网络队伍,但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网络言论侵犯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问题.在面对网络的言论自由与网络名誉权的权衡时,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这一现状无法有效遏制,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对于公众人物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加强网络名誉权立法时应当注意到的问题,以更好地引导网络用户正确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  相似文献   
48.
关于姓名权的立法,我国尚无对公民姓名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单行性法律法规,对公民姓名权益的保护、对侵权行为的责任追究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主要散见于诸法中。本文首先重点阐述了姓名权的法律属性,并对容易与姓名权混淆的争议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区分;最后,笔者展望了我国首部姓名单行性法规《姓名登记条例》的即将出台,并提出了若干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9.
<正>本刊谢绝一稿多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若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权利所引起的一切不良后果,本刊不承担任何侵权及连带责任。本刊对来稿有权修改,并有权在网上发布、结集出版,稿酬不另计。除注明不得转载外,其他报刊、网络等媒体转载、摘编本刊作品均需注明出  相似文献   
50.
微博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网络生活方式.微博在为公民充分行使言论自由权发挥重要的同时,也把公民名誉权的保护推到了风口浪尖.文中围绕“国内微博第一案”的名誉权诉讼案件的审结,展开对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析.文章主要以该案引出的在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两种基本权利的碰撞与调和为主线,分析了两种基本权利产生冲突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出在微博环境下要实现两种基本权利的平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