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44篇
丛书文集   1031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3669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史思才 《新天地》2016,(1):42-43
“节前综合征”、“年底焦虑症”、“年关恐惧症”……这些名词你都听说过吗?有的人对此不甚了了,有的人则深受其扰.其实,在这些不同的名称下,说的都是一件事:春节前的心理波动所带来的不适. 如何应对这年底节前的心理不适呢?不如像备年货一样,给自己准备一些有益身心的“精神年货”,不仅用以改善忙碌年关带来的紧张、焦虑或抑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改变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认识,让自己在新的一年以及未来都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2.
朝鲜朝后期宰相文人蔡济恭的汉诗作品“意象”纳用具有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意象,构成了作品的“意境”美.从“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方面来详细解读蔡济恭作品,体味其“意象”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汉诗创作所独有的“雄伟杰出,大家手笔”之魅力,可以有效表现其汉诗作品思想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04-110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领袖,与其兄李宪噩、其弟李宪暠等人一起推动了乾嘉诗坛宗中晚唐风气的发展。他深受韩孟诗派影响,在诗学上宗法韩愈、孟郊,在诗歌创作上尤宗贾岛。这使其诗风与当时诗坛所笼罩的盛世之音区别开来,并对之后以韩孟诗派为宗的宋诗派、同光体产生影响。李宪乔及高密诗派对韩孟诗派"寒瘦清真"诗歌风格的重视,不仅反映出清代诗坛审美趣味的新动向,更是对清中期盛世诗学的一次重大突围,其堪称清诗物华反素、势大将收风格转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104.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意象造型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在不断的发展与出阿奴革新,为了能够实现对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的创作,本文进行重点的分析.通过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意象造型的延续理解,然后通过传承与拓展,希望可以让其研究更加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5.
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玄学派诗人马韦尔描绘了三种富含原型的意象世界,与诗歌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完美地契合于一体,巧妙地论证了"及时行乐"这一世俗主题。首先,神谕世界中刻画的伊甸乐园表达了潜伏于人类心底深处的集体梦想;随即陡然出现的死亡意象使读者堕入一个魔怪世界中,唤起了人类对永恒逝去的无奈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最后,马韦尔引领读者回到了以日常意象为主体的经验类比世界,自然而然得出了人生苦短、要尽情享受当前的快乐的结论。原型意象是人类精神世界中基本模式的体现,《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丰富的原型意象赋予了该诗传统主题新的生命力,从深层意义上揭示出该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广为流传佳篇的原由。  相似文献   
106.
张法 《河北学刊》2012,32(1):16-19
Image(形象/图像/意象)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对话和美学对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西方主要与三个方面相关:由主客互动而来的影像,主体心理运行的意象,由主体外化而成的艺术形象.这三个方面为image在中国的三种不同译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以维吾尔谚语为切入点,说明其中展现的维吾尔民众对于"水"与"火"的原初意象,在此基础上揭示人们如何借助这一具体认知工具,逐步认识身边抽象的事物和概念,衍生出一系列与"水"、"火"有关的隐喻,进而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这一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8.
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指出该结构中动量词与名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V+数词(一)+动量词+N"结构中,数量补语与名词宾语之间的位置变换关系进行了认知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付元琼 《学术探索》2012,(2):128-131
由于地区和时代风俗的不同,人们对乌鸦的喜恶或有差异。但乌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复杂的意象之一,却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此意象不仅涵义丰富,而且在辞赋中又和其在诗词中有显著的区别。唐前,辞赋中的乌鸟是作者借以表达"出"、"处"生存观念的寄托,乌意象亦随辞赋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处"儒道两家,其中《神乌傅》正反映了作者在"出"、"处"间的徘徊和抉择。有唐一代,乌意象的灵异祥瑞成为辞赋书写的重要内容。宋以降,辞赋中的乌鸟渐渐摆脱了其作为祥瑞之兆的使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儒家道德品性。此时的乌意象集忠、孝、仁等儒家大加称扬的道德于一身,堪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而明代《孝乌赋》,凸显乌鸟意象的"孝"德,是彰扬乌意象孝行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110.
哈萨克语语法中的“_man/_men”是构词的附加成分。本文主要对该附加成分造的词与链接的词是否只是名词、有没有直接链接词干而形成名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_man/_men”附加成分是否像某些书中讲的一样,真的是无用的附加成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