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44篇
丛书文集   1031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3667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造型艺术 ,它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 ,也具有自己独特而具体的特征。就艺术的形象性而言 ,书法艺术是通过意象性来实现的。书法的意象 ,就是书法的艺术表象和由此所产生的艺术情趣、艺术境界或艺术精神等相统一的泛美过程。书法的意象主要指象外之象、象外之意。书法意象是形象和抽象的有机统一。书法的意象有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等。  相似文献   
52.
意象是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中介,诗人营造意象的方法总体上有直接方式、间接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有点相与面相,间接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和重叠;读者对意象的解读,要通过对词语意义的解读、对再现意义的把握、对表现意义的领悟和对哲理意义的开掘,来把握诗词意象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53.
作家的精神创伤与其创作之间关系密切 ,本文试图从这一特定的视角 ,对张爱玲作品的题材 ,意象及文艺观等特质加以分析 ,力图对其人其文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4.
李晓明  王喜伶 《云梦学刊》2008,29(1):133-135
纳兰性德诗词叠字词使用比例大、范围广、频率高,主要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拟声词所构成.其叠字词主要出现在句子开头、结尾和句中,有的也独立成句.由于纳兰性德诗词中叠字词的恰当使用,也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5.
从语言学的范畴考虑,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个语域,因而有其自身的语法和句法特征。名词化是指在科技英语中使用名词或动词来替代形容词、动词、短语、也包括部分句子。本文就以上涉及的用法作一简要的概述。科技英语作为一种文体,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探究“over”所体现的意象图式,重点讨论空间组合关系向隐喻延伸的转换。  相似文献   
57.
名词的可数性本来是句法学和语义学研究的对象,但很多学者也从认知角度解释英语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并认为这些区分直接与人类对事物本质的体验、认识和心智加工密切相关。英语名词中既有单、复数形式屈折变化又在单、复数形式时词义不同的一类名词被称为双重性名词。双重性名词的词义变化形成于事件域认知方式。当人们借用一个事件的要素去描述和命名另一个事件的要素时,命名这个事件的概念即词义就会被派生。这些派生意义和原始意义的区别会分别反映在名词数的属性上,从而发生两个意义上所指不同,而且形式上一个有屈折变化、一个无屈折变化的名词共享一个名称的现象。  相似文献   
58.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因其短暂性和不定性往往受到忽视。本文通过对作家威拉·凯瑟的童年生活及其创作中的童年意象的分析,指出童年是自我主体的根基,成年是童年的延续。童年记忆不论是抚慰性还是创伤性的都在被主体反复书写或言说。它已经成为主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是主体确立自我意识和实践自我价值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59.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60.
现行汉语方言名词后缀没有一个统一的书写原则,显得非常凌乱。根据汉语方言名词后缀书写的实际情况,提出汉语方言名词后缀书写为应以准确性、代表性、一致性和可行性为原则。同时,对现今汉语方言名词后缀的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