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501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952.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具有无中心、无权威的文化精神,人们在网络中充分感受到了自由和平等.而后现代主义的中心"解构"又能够用来解释网络文化的游戏性.在网络中享受快乐、追求刺激、寻求生活中反复无常的人们展现的正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心理状态.在这样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化也变得越来越高度商品化了.但是网络文化内部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如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以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突.而且网络文化对青年一代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53.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一些基本的哲学层面上,要批判、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借鉴当代西方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的方法,吸取后现代主义中方法论意义的多元论、反对狭隘科学观、整体论等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954.
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是以文学批评理论为媒介的。随着文学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和电影技巧为例,阐述了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解读文学文本,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电影领域。  相似文献   
955.
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是以文学批评理论为媒介的.随着文学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和电影技巧为例,阐述了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解读文学文本,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电影领域.  相似文献   
956.
车玉玲 《文史哲》2007,(3):80-85
在形而上学不可避免的衰落时代,如何拯救形而上学,并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是解决现代性困境的一个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的交往理性彻底摒弃了绝对主义,主张后形而上学的基础只能是在不断流动的、暂时的“共识”之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完全走出了对于这种“基础”的迷恋,试图建构新经典形而上学,以此克服现代性带来的两个主要难题:失乡与自然的工具化。而新宗教主张的对于人自身“神圣性”的唤起则与形而上学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957.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58.
张秀琴  文兵  李德顺 《学术界》2004,(3):113-12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发起的"青年哲学论坛"举行了题为"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学术讨论,张秀琴博士主讲了<超越、抹平与解构--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初探>的话题,文兵、李德顺等十多位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评论.  相似文献   
959.
当代法国哲学关于人性的四次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开展的理论与方法论革命,始终以对人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的讨论为中心,显示出对人的本性及其实际处境的高度关注,也表明了其以“人”为中心,改造整个哲学理论模式及对于社会文化制度施加实际影响的意图。五十多年来,法国哲学界就人性问题展开了四次重要的论战。第一次论战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近二十年,是以存在主义哲学的人论为核心,由萨特等人论证“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同时强调存在主义就是“鼓励人的自由创造的主动性”的“一种特殊的人文主义”。与此同时,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以及由德里达和福柯为代表的解构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无主体性”的新人观,立即引出了以语言模式为基础的反人文主义的解构主义思潮,使争论进入第二阶段,并持续到80年代。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提出“非人”的新概念,使争论进入第三阶段,试图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批判进一步延伸。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第四阶段,由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推动,哲学家们展开了对于“克隆人阴影下的多元文化的新人”的争论。  相似文献   
960.
西方历史学在 2 0世纪后期面临萎缩的窘境 ,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影响已经体现在了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程设置中 ,后现代主义理论应当为这种尴尬局面承担重要责任 ,而后现代主义者对这一点缺乏反思。后现代主义者对政治观念的过分倚重和某种程度的滥用 ,既使其对学术活动的攻击不合时宜 ,又使其在社会批判和历史学批判中的破坏性远远大于建设性。《保卫历史学》和《历史的真相》为处于继承传统和应对挑战两难境地的西方历史学自身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前者看到 ,“一旦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被运用到它自身 ,其很多观点就会因自相矛盾而无法立足”。同时也是一部近年来对历史学研究方式和过程进行自我审视的力作 ,而这又得益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后者则是一部由哲学家所做出的最佳的历史学回应 ,它将传统历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引向深入 ,从而使其更像是一场哲学论辩 ,尤其是在语言学层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作了有力回应 ,而其“相关论”真理观提示了针对文化理论批判的应对策略。大量历史事实的存在足以打破将整个历史学笼罩于怀疑论阴影之下的企图 ,从认识论的攻击是站不住脚的 ;当历史的客观性成为共识 ,历史学家的偏见就能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 ,跨文化的交流也成为可能。对客观事实和自我批判的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