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李晓 《学术研究》2008,(1):106-112
强制征购在法律规定层面和实际执行层面上有着巨大反差,这是宋朝政府购买活动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之所以如此,与政府购买的量大急需、资金短缺、数价固定、吏治腐败、惩办不力等都有直接关系.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与政府购买的功能目标相一致,关键的问题是有关法规缺乏实施的保障条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2.
免官是北魏官吏处罚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处罚对象广泛、处罚原因和处罚形式多样、处罚制度较为完善是北魏免官制度的特点。在强化君权、整饬吏治方面,北魏免官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吏治腐败与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治腐败是最大、最严重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并且呈现出多案窝案化、公开半公开化、资金大额化、职务高级化等特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4.
夏昕 《领导文萃》2015,(1):67-69
当年我在机关里混时,偶尔冷眼旁观一下身边的同行,心里不由得就生出万千感慨。因为这些久坐机关的干部们,在外人眼里是多么光鲜,而在我眼里,却更像两类可怜的小动物:一类是蚂蚁,终日埋在材料里,低头苦干,忙碌奔波,不知明天在何处,也不问明天去何方;一类则是老鼠,整天偷偷摸摸的,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25.
习近平“将会成为中国首位真正的全球领袖”,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相互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开辟了一个复兴和变革的新时代!强调国家制度建设,实现当代中国政治思维的历史性飞跃;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重塑执政合法性;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展示中国智慧和雄风的时代,是一个彰显法治思维和公平正义的时代,是风清气正、打造廉洁政府的时代,是一个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关系、维护人民幸福与尊严的时代,是一个文治武略、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6.
张卫东 《中州学刊》2007,(6):163-166
唐代有"吏治派"官员,出现了许多"吏道明敏"的人才。在唐代,"吏道"的主要涵义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其二,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其三,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其四,熟悉法律,善于断案。"吏道"是一种综合政务能力。  相似文献   
27.
"康乾盛世"和"嘉道中衰"是清王朝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考察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吏治对其兴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时我们今天党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唐富满 《理论界》2007,(11):187-189
晚清以降,封建专制制度已日趋衰微,吏治也是江河日下。针对封建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王韬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参照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深刻地揭示了清政府吏治腐败产生之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整饬吏治的主张。他的吏治改革思想对当今的廉政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试论明代的薄俸制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明代财政制度中的俸禄制度 ,是典型的薄俸制。本文简要分析了其形成过程 ,揭示了其主要特点 :一是官吏薪俸标准偏低 ;二是采用了折支方式发放 ,实际薪俸进一步下降 ;三是废止历代以来实行的职田制度。本文认为 ,薄俸制的长期推行 ,尤其是在明中叶以后 ,其弊害逐渐暴露 :导致相当一部分官吏不能尽力供职 ,最终败坏了吏制 ,贪污受贿之风养成 ,政治腐朽、腐败不可遏制。薄俸制也与财政困难互为因果、陷入恶性循环。精简官吏员额 ,拉开官俸、吏俸的差距 ,遏制特权阶层无益地耗用国家资财 ,这恐怕就是汲取明代薄俸制教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0.
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西方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