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体说来,中国古代的人主(多数时候指君主,有些时候指没有成为君主的集团首领)用人,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明主用贤才模式;其二,庸主用庸才模式;其三,变昏明主用奸才模式。这三种君主用人模式,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巨大。比较这三种用人模式的优劣,对今天中国改革用人制度、推进社会进步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廷黻与张奚若系哥大校友、清华同事,且皆曾属以胡适为核心的学人群。但后来蒋在追忆往事时,虽语及张奚若但故隐其名,原因乃是对张有保留意见。二人的分歧,部分地表现于个性气质上,以及对“本土”与“西化”等学术理念上,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乃是政治倾向上的分歧。张早年即参加南京政府,并曾仕途受挫而对当局颇为失望;蒋虽自学生时代起即热心政事,但直到归国任教十年后才逐步涉足政治,故其对政治颇有热望,对蒋介石政权亦多有期待。张希望当局尽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落实民权改善民生.而蒋在拥护“开明专制”,通过实行“新式独裁”使中国尽速实现现代化、应对国难。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实现真正的“宪政”。随着国难的加深,二人在国家主义和人本主义上的分歧愈益凸显。这种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促成了二者不同的政治选择和从政实践。最后蒋、张二人分别选了国、共两当,经历了迥异的政学人生。当然,二者的政治生涯粗看迥异,但都多有坎坷;其曲折、复杂之程度,皆远超乎其治学、议政时的预想。  相似文献   
13.
韩非政治哲学发挥并坚守了彻底的君主本位观,并以此构建自己的政治理论体系,在关于法、公与私、忠与奸等范畴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思想理念。韩非将这些思想理念作了面向现实的延伸,形成了君主独裁、强权为政、重农轻商和文化专制等治国设定,进而把中国传统政治引向了权势为尊的非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4.
西晋文学征实,齐梁更重“形似”,熟记典实多少,往往被认为是文人富有才华的重要标志。时代形成的文化挑战,异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给予文学活动新的激发,带有竞赛性质的集会唱和所导致的创作方式、作品功用变化,也是逞才炫博风气氤氲的原因之一。帝王心中早年积存的“阴影”,愈益激发了其内心的荣誉感与报复欲。但在接受心理中,君主的势位还会增加人们的逆反心理,使其受到贬抑,有如文人的命运坎坷引人较多的同情和偏爱一样。  相似文献   
15.
马基雅维里认为新君主必须在自由的起点,凭其德行创构政治秩序;德行内涵恶行,君主必须在特定界限内深谙此道,方能确保秩序稳固.马基雅维里对德行的颂扬意味着政治是非道德或超道德的,现代政治肇端于是.但君主生命的有限性以及人类的腐化本性,足以颠覆君主创设的新秩序.惟有实行共和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实现德行的分散化,并在共和制中容纳专政的因素,才能确保秩序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东晋门阀政治存在的思想文化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它的主要思想文化存在有三方面:一是汉末魏晋以来君臣关系危机与“无君论”思潮的冲击,淡化了人们心中的君臣伦理观念;二是玄学的推进及其“君主无为”理论在政治上的应用;三是佛教“空无”哲学及其“出世”观对东晋君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真德秀认为君心关乎天下,为正君心他提出了"祈天永命"说."祈天永命"以"德性"为价值核心,指出有"德性"的君主才能施行"德政",巩固统治的根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寄托着真德秀的政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在战乱中建立各自的政权。少数民族君主们不同称度地接触、接受和推行汉文化,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他们重视汉文化教育,实行“学而优则仕”。少数民族君主的尚文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情感及心理认同,是其建业立国和巩固统治的必要条件,对加速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分田 《阴山学刊》2003,16(3):55-61
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治理论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君主论,着重回答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天下为公"既论证了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国的帝王观念有其精致、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