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多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倡导者,其大量诗作都反映了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挣扎.本文通过分析他的这些作品,透视当时的英国社会新旧交替、变化频仍的复杂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2.
“铭”字,有“永志不忘”的含义。把文字刻在器物上,为的是传扬于后世,或用以自警称“铭”。中国古代开明的君主,用它来提醒自己,并制定出各种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63.
《庄子·让王》篇并非如前人所说的那样是伪作 ,也非抄袭《吕氏春秋》而成 ,而是表明庄子后学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篇章。《让王》篇杂纂例证 ,宣扬禅让思想 ,这表明其撰著时代应当在公元前 318年燕国发生因禅让而引起的内乱动荡之前。其撰著时间应当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篇相近  相似文献   
64.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主论。  相似文献   
65.
马基雅维里通过赋予“美德”新的内涵,进一步修改了原有的道德原则,在政治领域悬置“善”,实现了欧洲伦理道德观的大革新;他重新设置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主张政治德性能力是政治正当性基础,暴力手段则是构筑政治权力的例外决断行为,人民群众是政治统治和反对腐败的有生力量,这些观念对我们建立强有力的廉洁政府,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在法家那里,君道关系显示为:道对君有论证、规范和评判作用,君则应以道为依归,故而只有"体道"之君才是明君。以君道关系为视角,将法家"智"论的探讨聚焦于君主之"智"可知,法家主张"大智"。这种大智表现为,君主"去好去恶""虚静",保持客观冷静的政治头脑,从而成为一个颇富政治理性的政治人,进而合乎"道"地运用势、法和术,最终臻于一种合乎"道"的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反对任何私人感情对政治的干扰。可是法家大智论只是一种空想,因为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体道和守法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67.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立足于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概念,意识形态是虚假的但又是永恒的.根据该理论,他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进行解释:<君主论>实际上是新君主论,是从君主空无之处产生的,如同马克思从劳动商品空无处产生出劳动力商品,这是与意识形态相决裂;又由于意识形态是无意识,是人民生活的条件,抛弃了意识形态政治幻想的新君主,只能从人民的意识形态出发,所以必须具有狐狸般地狡猾与狮子般地凶狠的政治德行.  相似文献   
68.
从3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虽然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致,成为那个时代的异端,但其认识理论仍存在不足:并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而只追求君主制下的理想君主原型;所提出的理论也不能真正制约君主的权力。这些不足表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认识上终究没有跨入"近代"的门槛。  相似文献   
69.
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流变和社会历史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在疏于考据和实证的情况下频繁使用市民社会概念,易于引发误解.这一概念有它的起源和流变过程,这一过程以特定的社会历史变迁为基础:本真意义的市民社会变为君主集权制社会中的市民社会,再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民社会.不同的社会历史基础决定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各不相同.这说明,不了解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流变及其社会历史基础,就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70.
战国时期,为政者的地位受到传统贵族的威胁,其有向士人寻求方略的需求,儒者亦将"为帝王师"视为实践其政治思想的重要途径,两者的契合促成了儒者以"言说"为手段向君主传播儒家之道的尝试。但由于先秦儒者"言说"过程中其政治主张常常遭到社会现实的证伪,再加上"言说"中不乏迂远空阔之辞,故其主张难以为君主采纳。儒者在向君主"言说"的尝试受到挫折后,将宣扬儒家之道的对象由君主转向士人,希望通过培养合格的士君子以达到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