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8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454篇
劳动科学   679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1366篇
人口学   237篇
丛书文集   1872篇
理论方法论   465篇
综合类   4623篇
社会学   1334篇
统计学   149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1369篇
  2012年   1328篇
  2011年   1469篇
  2010年   1365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445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张鹏 《人才瞭望》2008,(2):76-77
在规模较小的团队里,团队领导有机会和所有新老员工进行定期交流。但随着团队规模越来越大,领导的大部分时间都和高级员工在起,这时激励、鼓励、监督和发展初级员工就成为那些高级员工的责任。  相似文献   
32.
2008年的第一个月,在青岛打工17年之后,来自山东沂南县农村的皮进军拿到了平生最高的一笔月薪:7378元。这超过他刚进城打工时月收入的20倍。  相似文献   
33.
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发展乃至壮大,显得愈发重要。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有顺应变化,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而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也不存在一模一样的管理方式。但纵观成功企业的管理,却可以发现一条相同的管理核心路线:优化企业管理→获得最优竞争力→选择、培训、留住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路线,也可以说是最优化的路线。1.优化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4.
"以人为本"进行激励可以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知识员工的特点,利用有关激励理论,构建激励机制是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医院是知识型员工高度聚集的组织,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方面表现出特殊性.心理契约管理就是研究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通过构建医院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满足知识型员工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36.
自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以来,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二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飞跃,第二次是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的飞跃.科学管理向人文管理飞跃的实质在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移.现代企业人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全面参与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37.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智力、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和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如何使人才在企业中不致于干枯,不断地给予激励并源源不断地注入激情,使其更有灵感、创造力和奉献精神,这就牵涉到"人才  相似文献   
38.
员工职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组织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有必要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问题有所了解。这些问题包括员工职业发展的一般概念 ,职业发展阶段及职业发展管理等  相似文献   
39.
《职业》2008,(5):18-19
经理如何激励员工呢?最起码要真的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手下的人,知道他的所好、所忧、所需。当然这些都基于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甚至欣赏。  相似文献   
40.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能力本质上属于健康权人格利益,不是独立的人格权。劳动能力的丧失是原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受到他人的侵害后而致使身体残疾的结果。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都存在缺陷,应当予以重构。在确定我国丧失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论据时,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理论,即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收入丧失说。在实践中,则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劳动收入赔偿金、残疾用具费、生活上增加的必需支出、特殊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