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098篇
劳动科学   45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267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542篇
理论方法论   154篇
综合类   2086篇
社会学   929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李黄珍 《职业》2008,(13):16-17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员工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劳动权益的维护,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也会慢慢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工资不再是员工愿意长期留在企业专心工作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52.
文章系统设计了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的调查方案,从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技术等方面对调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面谈等社会调查方法,归纳整理出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的4个维度24个指标,为研究企业目标及员工目标互动关系以及协同性动态演化规律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不管做什么角色首先不要忘记自己该是个开心的人。我作为女人我也喜欢时尚,也很关注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情,然后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要内外兼修,成为有意思的女人。  相似文献   
54.
庞智 《人才瞭望》2008,(10):41-43
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看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只看跳槽出去的人,而对于那些留在单位的人有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素质及能力关注不够,即只关注了“显性”流失,而忽略了“隐性”流失。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现有员工没有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实际上也是种人力资源的流失,即“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55.
提起我的朋友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高职毕业之后,在本科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是突来的神力炼就了过人的聪慧,还是侥幸的好运,大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6.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读者只能阅读不能互动的Web1.0时代进入到了Web2.0时代,一大批不受关注或者势力弱小的草根个人或草根品牌,把握了Web2.0到来所引发的传播革命,用创新化的传播手段,使得自己迅速崛起,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57.
芷影 《现代交际》2003,(5):16-17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阶梯教室黑板上送给我们一句忠言,那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当大时代的风云聚焦21世纪,“夹着尾巴做人”和遇到职场警报就把头埋进沙子任人宰割的“驼鸟政策”以及“忍为上策”等传统观念再也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竞争和职业竞争……  相似文献   
58.
王可达 《探求》2005,(5):60-62
文章根据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特征、途径的基础上,从强化观念、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制定战略、营造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9.
税收流失的严重后果要求我们必须从税收制度本身探索其成因与对策,以不断完善税收基本制度、税收征管程序制度和税收征管协助制度,从而为治理税收流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0.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有序、逐步、安全地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这是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企业的增量资本由非国有资本介入,变原来国有独资为多元结构,相应减少国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份额(间接退出);二是通过对原国有企业的存量资本进行置换(直接退出)。原国有企业存量资本置换中所遇到的焦点问题就是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股权转让,其中员工持股难以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