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地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贯彻党和政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各级老龄工作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2.
王树东  张汉武 《社区》2014,(27):20-2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北新街社区位于酒泉古城的东北部,居民5880户,13400人。多年来一直以创建和谐社区为主线,服务居民为主题,开展“知民、聚民、便民、助民、为民、乐民”为内容的“六民”活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北新街社区不断强化服务,打造了“民情沟通、自管自治、阳光服务、爱心救助、平安和谐、文明康乐”为一体的“六园”生活共同体。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满足居民需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社区内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其中“阳光姐妹爱心服务队”表现最为突出,深受居民的拥护与爱戴。  相似文献   
73.
李军 《社区》2014,(30):10-11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重要战略切入点,狠抓政策规范、制度规范,强化民主自治、保障群众利益和服务群众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共创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5个,全国和谐示范街道l爪'全国法制示范村2个,全国平安社区2个,减灾示范社区8个全国养老示范社区6个。  相似文献   
74.
郭晓晨  于晓东 《社区》2014,(31):35-36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区政府以争创第二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将社区用房达标提升列为民生实事,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社区,着力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环境,全面提高社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5.
刘平 《社区》2014,(34):12-13
福建省厦门市以民为本,围绕社区群众需求,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多举措打造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11月初,厦门市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6.
王馨娜 《社区》2014,(36):8-9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始终将社区建设作为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途径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新合作区建立起精简效能的基层行政体制、参与有序的社区治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及认同凝聚的社区公共价值,实现了园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的同频共振、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入融合、创新探索与居民需求紧密衔接,走出了开发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7.
张浩 《南方论刊》2015,(2):80-81,55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日渐逼近,养老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创造温馨宜人的养老环境,不仅是退休老人的心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物管企业作为生活小区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肩负管好小区的经济责任,也要有助力社区和谐的社会责任,应当在营造和谐养老环境上展示更大作为。把小区建设好管理好,让退休老人心情舒畅乐在其中,是践行敬老文化倡导敬老文明的最迫切最现实最可行路径。同时,创造良好养老环境,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改进创新公共服务,为退休老人提供符合他们心愿的服务,是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必须交出的答卷。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为整体提升和谐社区的建设水平,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积极完善社区体制、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居民自治、提升服务效能。2012年,江干区创新以“社区客厅”为配套、“责任社工”为基础、信息网络为平台、薪酬改革为突破、  相似文献   
79.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内融洽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社区内建立起融洽的邻里关系提供了保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邻里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等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分析新的情况,以建立起与传统农业社会所不同的新型邻里关系,从而增强居民的安全感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0.
张远新 《社区》2012,(4):23-23
继2009年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大力推进精品社区党建工程,重点围绕精品党建、精品管理、精品服务、精品环境、精品文化等方面创新实干,初步建成团包梁、小北街等精品社区5个,荷叶街、凉水井等全国、省市级模范社区3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