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认为 ,我国历代的咏物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物形神的 ,其审美特征是 :既要描出其形 ,又要绘出其神 ,达到形神兼备的完美境界 ;一类是托物寄兴的 ,其审美特征是 :找到人和物的契合点 ,既咏物 ,又咏人 ,不能离开人而单纯咏物 ,也不能离开物而单纯咏人 ,咏物和咏人是交融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咏物之作与其仕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形象反映。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以咏物为契机,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可称为借物言事之作,多作于早期。二是有别于上述借物言事之作,以咏物寄寓其怀才不遇、遭贬受挫的郁愤之情,以及其他人生体验,堪称借物言情之作,多作于后期。前者继承并发扬《诗经》以来咏物诗的讽喻传统,将其推向高峰,后者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开拓了咏物诗表现领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屈原与屈骚精神是戴复古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历史人物话语。纵览戴复古之作,可见其诗学的主体精神溯源屈子,远绍杜圣,近承放翁。此种诗性精神对他的时事诗、山水诗、咏物诗创作影响甚巨,而这一接受历程在南宋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一“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竣 ,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骄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 ,杜甫托物咏怀的诗甚多 ,单只咏马诗 ,就有十一首。这是尤其著名的一首。本诗开首四句 ,先写良马产地及外态特征。一个“锋棱” ,一个“竹批” ,形容刀锋般的躯骨 ,斩竹般的尖耳。两笔勾勒出良马的风姿异独 ,留与读者矫健非凡的印象。如若不用刀锋和斩竹这种蕴藏着锐力的冲击性的形象 ,则可能予人以瘦骨嶙峋的病态感。诗人着意在与写貌传神。“风入四蹄轻” ,“入”字带动出骑马飞跃的晔晔丰神 ,把读者引进骏马迅…  相似文献   
15.
论晚唐尚俗寒士咏物诗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尚俗寒士以咏物为投枪 ,托物以讽 ,志在刺讥 ,抨击时弊 ,揭露丑恶 ,语言尖刻 ,风格冷峭。在他们笔下 ,冷嘲取代了热讽 ,愤怨取代了哀伤 ,诅咒取代了喟叹。唐代咏物诗至此已是气雄调响 ,情感怒张 ,然而蕴藉之风顿失 ,浅露之习已开 ,其独特的审美特性中已映现着末世文学的面影。  相似文献   
16.
南朝咏物诗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诗的发展历程中 ,南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由齐到梁 ,咏物诗开始独立成体 ,进而初具规模。这一诗体的日渐繁盛是南朝诗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南朝文人集团的兴盛及其群体文学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桐颂》是上博楚简中数篇楚辞体作品之一,是与屈原《橘颂》在性质、旨趣、体裁、结构、艺术表现甚至文字篇幅等方面都颇为一致或大略相同的咏物诗。其作者,当是类于屈原、任职官府的楚国士大夫;其内容,犹同《橘颂》,赋桐成颂以颂扬热爱家国、心志专一、坚贞刚毅、特异独立、端正梗直、不从流俗、抱负远大、志节高尚的品格精神;其表现,则如同《橘颂》的"赋而比之也",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其产生时代,也大致是屈原生活时代的战国中晚期。比较而言,《桐颂》与《橘颂》有着形式的朴雅之别、境界的低高之分等差异。《桐颂》及上博楚简中其他楚辞体作品的面世,使得人们对楚辞的兴盛、先秦文学的演变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物类书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认为咏物诗与地志是这个时期物类书写的重要承载者。同为写物,二者之间既趋同,又有差异。在兴盛原因方面,咏物诗主要与尚"形似"文艺理论、山水诗赋创作以及统治者提倡有关。地志则受到舆地之学、人口流动、地域意识的影响。在主题类型方面,二者均以单纯写物为主,咏物诗另以托物言志、借物喻理,而地志兼以小说化的书写。在文体样式方面,地志以散体为主,而其中往往夹以韵语,又与咏物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盛唐时期,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活富庶安宁,诗歌高度繁荣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新变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继承托物言志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这种理论,使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向"即物达情"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