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概述了《诗经》的咏物现象及其咏物特征 ,分析了《诗经》咏物新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 ,并对《诗经》咏物传统在咏物诗发展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2.
谢新香 《理论界》2006,(12):190-191
在北宋理学的影响下,元祐文人形成了不同于前人的思辨思维,改变了前人的观物角度和态度,进而影响到咏物诗的创作及风格。在元祐文人的咏物诗中,表现出对自然、宇宙时空、宗教教义等体悟的理趣色彩。  相似文献   
33.
宗晓丽 《社科纵横》2004,(4):103-104
我国古曲诗词中融禽鸟虫鱼入诗 ,源远流长。孔子总结《诗经》的特征时就曾认为 ,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咏物诗中的动物意象更是大量出现 ,但一般说来这类诗作就时代而论 ,有初、盛、中、晚之不同 ;就诗人讲 ,有个性经历之区别。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罗隐的咏物诗。详检有关研究资料 ,对于罗隐诗 ,研究者多涉足和标榜的是其讽喻诗 ,而对其咏物诗涉及者却寥寥无几。其实罗隐咏物诗别具特色 ,不仅生动形象 ,委宛含蓄 ,且所猎广泛 ,有托物言志 ,有讽讥世事 ,有的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有的只是遣兴咏物 ,了无所指 ,属于纯粹的咏物诗。  相似文献   
34.
近2O年咏物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门类。然而从研究实际来看,历代对此关注程度不够,近20年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化与细化,咏物诗开始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咏物诗评注、鉴赏作品集相继出版;个人研究论著断续问世;咏物诗研究的单篇成绩显著。然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鉴于此,对近20年咏物诗研究综述是有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35.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36.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37.
南朝咏物诗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朝咏物诗一方面对前代的兴寄传统有所继承,另一方面,赋体咏物诗的勃兴是南朝咏物诗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这种诗体讲究图形写貌,并且体现出鲜明的群体现象。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南朝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其次是南朝文学新变的影响,再次便是诗赋两体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38.
六朝咏物诗咏物诗史上的地位重要,这在古人许多评论中都有述及。可从学界实际研究状况看,虽不乏成果,却终不令人满意。在前贤的基础上,对近三十年来咏物诗,特别是六朝咏物诗的研究现状作一番回顾与分析,还是能寻找到一定的学术空间,有不少相关问题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9.
宋代民俗的变化以及民俗意识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咏物诗的表现题材,而且影响了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在咏物诗歌体裁方面,民俗事物成为咪物诗的呤咏对象,传统吟咏对象也多与民俗结合.在咏物诗歌的写作方法方面,一方面,继承传统咏物诗歌托物言志的方法,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雅化;另一方面,诗歌作者大多选择旁现者的身份,使得民俗客观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俗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40.
身为三楚才子,亡国孤臣,船山的人生幽愤与屈原可谓千古同调。在船山的诗歌中,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咏物诗受屈骚影响尤为深广。本文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三方面出发,分析二者所蕴含的共同的文学品质,发掘在共同文化哺育下两位末世才人人格与追求上的暗合与默契,揭示传统民族精神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在新的时代所绽放的异样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