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荷兰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胸腔》杂志上报告,如果孕妇常吃苹果,所生孩子患哮喘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这一结论是在对1253名儿童和他们的母亲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后得出的.该研究组对这些孩子的母亲从孕期开始进行饮食情况问卷调查,随后跟踪了解孩子出生后的饮食情况,直到孩子5岁.  相似文献   
22.
杨致民 《山西老年》2010,(10):48-48
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解读: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79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相似文献   
23.
要提到山西王阎锡山,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介鲁莽武夫的形象。可是,据说那一年他因老父患病,在老家河边村随侍近十个月。在这期间,不知是为附庸风雅还是有其他什么缘故,他开始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学说产生了兴趣。而在与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杜任之探讨辩证法时,他却有过人的表现。他说:“黑格尔与马克思,一个唯心,一个唯物。各执一词,各有所偏。我主张心、物不可偏废,执两用中。”在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4.
莲池大师禅净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禅净关系的历史发展为背景 ,着重论述了莲池大师的禅净观。莲池大师一生力弘净土法门 ,在禅净关系上则持圆融无碍的态度 ,从理论和修证上加以融通 ,主张禅净双修 ,净土为归。其导禅归净的禅净观反映了明末佛教向近现代佛教的修行转向。  相似文献   
25.
王景龙  胜秋  晓翠 《老友》2011,(1):32
编辑同志:张某和李某都是公司职员,张某的父母早逝,李某是独生女。张、李二人婚后所生的孩子一直放在李某的娘家抚养,直到孩子上中学才接回和张、李二人同住。之后,李某的父亲因病去世,张、李二人将李母接到了  相似文献   
26.
超越近代哲学的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分析西方近代哲学的局限性和矛盾来说明为什么要超越这种哲学的视野。首先指出超越只是指超出某种界限 ,并无全盘否定之意 ;对近代哲学视野的超越就是对笛卡尔以来的哲学思维方式采取一种批判态度。接着对唯物唯心对立在西方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但认为不能局限于看到对立 ,而应更为全面地研究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倾向及其内在矛盾、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认识论的转向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文中着重分析了将理性绝对化所导致的思辨形而上学、二元论、怀疑论和独断论以及人的存在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失落等结局。最后分析了这些结局所引起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以及超越近代哲学视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对现实社会(现存世界)的批判以及对维护现实社会的理论学说即意识形态的批判这种合二为一的双重维度.马克思对唯心主叉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地一批了之,而是深挖其社会根源,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8.
传统看法忽略了实践在辩证法变革中的作用。其实 ,在西方哲学史上 ,黑格尔第一次把实践全面地引入了辩证法 ,使辩证法产生了飞跃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用感性实践活动代替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实践 ,从人类生成实践的角度去解读和改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 ,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29.
考察了先秦部分典籍,对“名(代)+所+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尔所生”即“尔之所生”;“尔”不是“所生”的定语,而是“生”的前置宾语。“所”用在“宾+之”之后,动词谓语“生”之前,使“尔之生”变成自己的逻辑定语,使整个词组成为“宾(之)+所+动”式的“所”字词组。  相似文献   
30.
谢林的历史观以人性及自由意志为起点来解释历史 ,不免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但其中包含许多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他论证了历史活动中自由与必然的紧密联系 ,论述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伦理本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把历史理解为自由与必然的统一。这些观点为人道主义历史观丰富了辩证内容。黑格尔历史观中的辩证法思想 ,就是对谢林自由与必然统一的思想的继承。这些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形成产生了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