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00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不是文化史观。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因此文化批判从属于现实的实践批判;另一方面,文化对现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终极关怀意义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与人学密不可分。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52.
回顾唯物史现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顾兆熊、凌霜、李大钊、胡汉民、费觉天等人都分别对唯物史观的观点和立场提出了各自的批评或辩护.当时人们对唯物史观的批评,一开始就沿着两个向度展开:一是对唯物史观本身的批评,二是对唯物史观在中国的适用性的批评.1921年以后,虽然对唯物史观的批评依然存在,但在一定范围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已经成为确定无疑的真理.  相似文献   
53.
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文化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论题。从人与文化的一体性关系来看,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人本身"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以形而上学理性和资本逻辑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文明,其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却导致了自由的异化及人的单向度发展,这实质上是文化根本价值的异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与异化劳动的批判创建了唯物史观,将"人本身"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作为文化价值的根本诉求,揭示了文化价值的科学意蕴及现实展开道路。依据马克思的文化价值观来领会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对推进我国新型现代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类文明的生态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考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是全面理解其唯物史观思想的重要途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一方面用物质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做了深刻分析,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些现象和物质生产力都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着的。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包括纵的和横的两个维度,既唯物主义地说明了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唯物主义地说明了这些因素的历史发展。以往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纵的维度重视不够,对其历史性缺乏深度挖掘,没有全面反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  相似文献   
55.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始终是围绕现实实践而展开的。唯物史观与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实践原则的贯彻。唯物史观含蕴着强烈的实践理性。但"实践"原则既非现实实践本身,也不是历史观走向实践的保证。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没必要纠缠于其称谓、原则以免陷于无谓的概念之争。注重对实践问题的关注,注重现实功能的实现,这才是当代唯物史观发展的核心和紧要问题。对于唯物史观功能的研究,应侧重于唯物史观由精英意识转化为平民意识的途径;在阐释、解决社会现实实践矛盾中彰显唯物史观的价值;在哲学与社会主体、实践的互动中促进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6.
需要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它贯穿于主体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社会有机体的一切方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谈需要,指出需要与生产劳动相互促进、与社会交往相互制约、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与未来社会相互表征的关系。研究需要是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7.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史观,它否定传统,割裂历史,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在中国出现,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只有提高警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加大对其危害批判的力度,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8.
长期以来,由于对唯物史观理解不够,在传统唯物史观指导的史学研究中存在把历史规律简单化的倾向.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理解历史规律的层次性.历史规律应该划分为一般规律、阶段规律和领域规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59.
长期以来,由于对唯物史观理解不够,在传统唯物史观指导的史学研究中存在把历史规律简单化的倾向。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理解历史规律的层次性.历史规律应该划分为一般规律、阶段规律和领域规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60.
群众观是对群众观点、态度的整体的系统的概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区分唯物论和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应该以群众观为基础,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