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福会》中的语码转换功能。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分析了作品中运用语码转换的功能:填补英汉语言间的空缺、避免社会性的尴尬、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民族特色、强化语气等。  相似文献   
92.
汉藏文化的积极沟通与交流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之一,六十多年前江南学者诗人卢前存留的五首旧体诗歌、散曲和有关文章,见证了上个世纪抗战期间饶嘉措大师在内地文化界、教育界传播藏族诗学,介绍藏族诗人的重要史实,颂扬了饶嘉措大师为汉藏民族之间的诗歌文化沟通与传播所作的杰出贡献,证明了饶嘉措大师具有为国家前途、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93.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是一种跨文化写作,承载着文化翻译的职能。将其译为中文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譬如回译。回译不是简单的还原问题,可能存在着种种偏差,其中突出的问题包括行文中汉语语言表达上的不妥以及文化还原上译者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母语文化的一知半解。对《福会》及其中译本进行个案研究,揭示原文独特的语言技巧的回译对当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所构成的挑战,以及译者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4.
凌华光 《中华魂》2011,(2):72-72
(一) 风霜皆溃散,秀色满丛林。 平地春雷动,垂天细雨临。 花开蝶亮翅,水暖鸭开心。 酿蜜最忙碌,群蜂殊可钦!  相似文献   
95.
更敦群培和饶嘉措是20世纪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杰出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同乡、寺友、师徒及论争对手的关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二人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文章对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6.
“你这个NP”的表义:愤怒还是嗔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华 《理论界》2010,(8):164-165
"你这个NP"既能表达说话人的愤怒,又能表示说话人的嗔。不同的情感义在形式上可从后附语气词、"你这个NP"中间所出现词语、"你这个NP"的变体以及上下文等方面来体现,也可以在体态语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等方面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97.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们人士。当年,著名藏族格西饶嘉措积极投身于反侵略战争,以其渊博的佛学知识,大力宣传抗战必胜之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后人学习缅怀。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印度古典诗学味论中的艳情味概念进行了梳理、论证 ,指出它产生的背景文化 ,它在文学及文论中的价值意义 ;揭示艳情作为重要审美因素 ,它的发展及至最高境界 ,形成一道清晰的轨迹 ,显现出印度宗教文化哲学及民俗风情的个性风貌 ,更是展示了印度古典诗学味论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99.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07-111
谭恩美的《福会》主要涉及两种空间——旧中国与唐人街,不仅勾勒出华人移民及其后代的跨域生存经历,更展示出他们在不同空间中的人生境遇及其命运的必然性。因此,《福会》中的空间场景也可以作为研究者探讨华裔群体身份建构的线索之一:对这两种异质空间的关注与认知是华裔群体反思自我、追寻自我的过程,而他们对于各种空间的看法和态度又折射出其内心对不同社会的理解及其对自我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由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创作并由王颖导演执导的电影《福会》,剖析了该影视作品中母女两代女性在男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她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她们寻求出路的挣扎努力,诠释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