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80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管理学   4496篇
劳动科学   243篇
民族学   970篇
人才学   1008篇
人口学   408篇
丛书文集   8016篇
理论方法论   1793篇
综合类   18030篇
社会学   3139篇
统计学   742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93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699篇
  2016年   844篇
  2015年   1231篇
  2014年   2454篇
  2013年   2262篇
  2012年   2939篇
  2011年   3067篇
  2010年   2738篇
  2009年   2799篇
  2008年   3302篇
  2007年   2320篇
  2006年   1970篇
  2005年   1905篇
  2004年   1457篇
  2003年   1241篇
  2002年   1118篇
  2001年   1070篇
  2000年   697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世界任何国家的社会制度要良好地运行都需要以信任为基础。缺乏社会信任会对国家的各方面建设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国当前处于改革的深化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如火如荼,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涉及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某些失信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法律来约束失信行为,维护政府和公民的良好关系,解决市场信任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首先对公平与效率做出了精确定义,确定其指标,然后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公平效率指数,用来反映中国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机制问题主要基于彰显学校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耦合,是学校形成文化特色的基础.多样文化并存是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反映,是有效防止学校同质化发展,以便形成各自特色的基础和文化渊源.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的形式和状态主要体现于课程结构,可以引入耦合机制的概念,用以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够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把握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方位和多视角.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机制的形成与强化.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淮域本土商人渊源博大,而"淮商"之名却始自明代中叶,脱胎于两淮盐商."淮商"之实,应指所有淮域在籍商人."淮商"的名与实不对称,既与两淮盐业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淮域的区域特质有关,滋补着外来的徽商、晋商、陕商,反而自身成就不出当时的商帮,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98.
刘颖 《城市》2016,(7):58-60
笔者分析了天津工业发展对水域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海岸带的生态影响,提出减缓影响的对策建议,为新时期天津工业发展与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张香兰教授     
张香兰,女,1969年生,山东金乡人。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同年到枣庄师专任教。2003年获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  相似文献   
1000.
当代青年的婚姻家庭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当代青年无论是婚恋观还是生育观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选取"80后"和"90后"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后认为,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必须充分发挥家庭、高校和社会的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